[陇文化]从《新华字典》释义看时代变迁
本篇文章1464字,读完约4分钟
新版新华字典。
马冰淇
核心观点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几个版本的《新华字典》。《新华字典》不同版本对同一个词的解释有一些细微的变化。对这些词的解释的变化证明了中国在过去30年中取得的巨大进步。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各种媒体正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中国当代历史上的这一重要转折点。我翻遍抽屉,找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四个版本,分别是1971年、1992年、1998年和2008年。
这四部词典对同一个词的定义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过去30年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1971年版《新华字典》对“社会”一词的解释占了半页,其中有一条“社会主义”的词条:“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总有阶级,总有阶级矛盾,总有阶级斗争……”这段话在1992年版中消失了,但增加了“社交”一词:“人际交往”。2008版增加了“社区”一词,是指“社会上具有一定区域、人群、组织形式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居住区”。
从“社会”出发,不禁想到“资本”。1971年的《新华字典》的编辑们很有才华,把一个“首都”字分成“首都”和“首都”两个词。前者的注解是:“生产资料掌握在资本家手里,钱用来雇佣工人。资本家通过资本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后者的注解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国民经济所使用的物资或货币”。这种区分在1992年以来的《新华字典》各版本中被合二为一:“资本:国民经济中物质的货币表现;商业资本”。
“社会”和“资本”的变化,诉说着中国社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型。
对比《新华字典》的不同版本,我发现早期的字典往往有很强的价值判断,在释义中加入了很多形容词和副词。例如,1971年版对“宗教”一词下的“宗教”一词解释如下:“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所谓神、神道和精灵的迷信。在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利用宗教麻痹人民的战斗意志,以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在1992年版中,宗教仍然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它的解释不同,但仍然是贬义的:“它是对客观世界的虚幻的、扭曲的反映,要求人们迷信超自然的神”。1998年版删除了1992年版的“扭曲”一词,而2008年版则干脆改成了中性的描述:“宣扬对超自然神灵的信仰和崇拜”。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科”字下,1971年版对“科举”一词的解释是:“隋唐至清代封建王朝为维持其反动统治而建立的分考选拔文武职官后备人才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成为“隋唐至清代封建王朝为维持其统治而建立的分考选拔文武职官后备人才的制度”。1998年,
再比如对“斋”字的解释,1971年版解释为:“旧,是迷信的人祭祀前干净整洁,放弃”。1992年版和1998年版删除了“老手指”一词,解释为“迷信的人祭祀前清净心灵,~戒”。2008年版删除了“迷信的人”二字,变成了“祭祀前的清净和介意,~戒”,整句话越来越简洁。
通过“快”这个词,我想到了吃。1998年以前,各版《新华字典》在解释动植物词条时,很多地方都提到了“可食用”。比如1971年版的“野鸡”一词解释“野鸡”就是“野鸡”的意思,接着说“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当装饰品”,1992年版和1998年版也是如此,直到2008年版“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当装饰品”才终于被删除。这反映出人们与时俱进,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一本小词典包含很大的变化。它记录着文字的发展变化,也记录着时代的印记。有些空可能会被翻盘。
更多“新语言”,请看http://culture.people。
标题:[陇文化]从《新华字典》释义看时代变迁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专家学者座谈《日出》
下一篇:[陇文化]马步斗《米州天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