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告别水窖
本篇文章1303字,读完约3分钟
2019年,晴空无云。我双手捧着在甜蜜的洮河中煮好的几壶茶,送到奶奶眺望洮河的山梁上。透过冉冉升起的缕缕茶水,记忆屏幕上一幅遥远的画面瞬间清晰:
1958年,临近端午节,老榆树枝上安装的扩音器反复播放着陶涛计划要启动的消息!在不断的动员下,年轻强壮的成员们带着被褥和铲子,成群结队地去了山那边的几个陶涛建筑工地。为了保证一路上洮河民工能吃饱喝足,老队长迅速传达了县里的要求,每家每户都要大力支持洮河引水工程,谁也不能隐瞒自己的私心。我家的水窖自然是锁不住的。烈日如火。每天,从四个乡和八个村赶到陶涛工地的人们经过我家,吃吃喝喝,装满水的地窖。不一会儿,他们变成了淌在尘土飞扬的陶涛路上的农民工的汗水。
一个地窖被抽干了,半年一滴雨也没落下。水窖干久了,窖壁的防渗红水泥已经开了大口子。虽然秋后下了一场大雨,地窖里全是水,但十天半之内,地窖里的水都沿着裂隙渗进了地下,无助的老奶奶流下了眼泪。刚刚在县城开完陶群英会的老队长大步走了过来,大声地喊道:吴奶奶,别难过。县长在陶群英会上说,洮河很快就要进入山脊周围的村子了,水窖马上就没用了。这里的旱地会变成灌溉地,你还担心你老人家没水吃!
奶奶听了老队长的话,心里立刻踏实了。但是,奶奶坐在大门口,看着南方焦黄的岭梁,期待着远方的岭梁模糊的那一天,而洮河依然没有从山后爬上来。将陶引进中国的项目因技术条件等原因被拆除。
时光飞逝,时光流逝。历史镜头定格在2006年11月22日,旱塬上的人们把目光聚焦在涛河两岸的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上,这里浪与浪重叠,涛河一期供水奠定了基石。龙园的孩子们期待了半个世纪的引洮调水工程,终于又一次启动,在这里拉开了全面建设的帷幕。
经过八年的艰苦建设,九甸峡水利枢纽暨洮河供水工程一期工程竣工。源头活水,从九甸峡潺潺的高峡平湖开始,流入黄土高原长长的地下河,穿越高山峡谷。此后流入定西、兰州、白银7县(区)数千个村庄。
一期工程结束时从陇西镇引水,经天水市甘谷、秦安两县,直达平凉市静宁的陶至陶供水扩建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甘肃中部干旱地区世代极度缺水的局面。
这一刻,洮河的农家迎来了,青菜红花在人们的心跳中欣欣向荣。吃了香甜的洮河,谁能忘记十年九旱之地世世代代种植收割的艰辛;谁能忘记被窖水守护的岁月;谁能忘记,为了吸引洮河,成千上万的父老乡亲在黄土沟壑上洒下血汗;谁能忘记50年来有多少专家学者为山山的调查论证付出了心血;谁能忘记多少个不眠之夜?中南海的灯光反映了省会龙源的河塔的声音
50年来,陶被介绍入梦,21世纪初,他终于梦见了甘肃中部干旱的塬地,创造了洮河和渭河两条文明河流相连,控制不同流域水量的奇迹。汹涌的水声中,我听到了荒山荒山变青山向金山银山进发的脉搏!
我不禁想起爷爷临终的时候,他让我把他抱到地窖里,最后看一眼他留给我的地窖水。我想起了奶奶盼着洮河,盼着洮河的那一幕。我想起了那个指挥洮河会议累死的老船长
很长一段时间,我站在一座遍布祖先足迹的山脊上。回首往事,清澈明亮的洮河像慈母的乳汁,浸润着大地和麦浪。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告别水窖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陇文化]【百花】威远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