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化·文摘】民间借贷出路何在
本篇文章1423字,读完约4分钟
银监会近日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布“人人贷”风险预警,称人人贷信贷服务中介公司存在大量潜在风险,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风险预警、监控和防范工作。
可以看出,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不断收紧,民间借贷的风险逐渐显现,监管部门也逐渐提高了对金融体系这种风险的管理水平。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监管部门对民间借贷资本的出路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除了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外,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
在一些民间借贷发达的地区,高利贷式民间借贷的范围和程度可谓“疯狂”。“疯狂”之后,除了少数人创造了一夜暴富的奇迹,更多的人丢了钱。以温州为例,目前民间借贷利率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值,年利率高达180%。不少企业在利润的诱惑下,抽出生产资金,投入民间借贷。根据近日一些监管机构披露的信息,温州民间借贷已达1200亿元左右。
事实上,民间借贷不仅在东部发达的江苏和浙江省大量存在,而且在全国各地都存在。为什么民间借贷会处于如此疯狂的境地?这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中国企业过于依赖银行直接融资的金融体系有关。许多中小企业在遇到国家宏观政策收紧、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只能走民间融资的道路。
从宏观政策的角度来看,货币政策就像央行行长周小川说的池子,要控制入池水量,还要让池子里的水活起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除了开闸放水,更重要的是清除“池”内阻碍流动的障碍,从而在控制总量的情况下激活经济,也就是说,一方面控制新贷款流出银行体系,另一方面盘活现有资金,实现“宏观紧,微观松”。
2010年5月7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设立信用担保公司,鼓励民间资本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7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任务分工的通知》,明确规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具体工作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8个部门承担,民间借贷纳入监管范围。但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政策部门都在走相反的路线,他们的思路似乎是尽可能将银行与民间金融体系隔离,不断设置各种障碍来限制民间资金的流动。包括停止融资资产进入银行理财资产池,切断这一重要的“非信贷渠道”。
此外,在银行系统和非银行系统之间建立防火墙的同时,监管当局非常重视民间借贷的风险。因此,监管部门严格限制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提高农村银行的准入门槛,禁止城市商业银行异地扩张。问题是,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局面?2008年底推出的4万亿投资项目,关系很大。大量资金流入政府和国有企业等低效部门。汹涌的资金像波浪拍打在悬崖上,无法容纳时水位不断上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金融业的门槛太高,导致中小企业贷款困难,合法民间金融机构极度缺乏,会挤出不正常的民间资本供求。
虽然央行在8月公布金融数据后提出进一步扩大社会融资统计范围,但目前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信托、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民间借贷、委托贷款、地下银行等。很受欢迎。这种高达全国一半的融资,绕过了信贷规模的控制,游离于金融牢笼之外,避开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大大降低了宏观调控效果。
虽然央行一直在提出金融改革的问题,改革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但一旦中小企业遇到通货膨胀和流动性过剩,央行通过货币复苏和信贷紧缩的手段控制宏观经济将是相当危险的。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进一步推进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让合格的民间资本大放异彩。
(摘自《南方都市报》,2011年9月15日)
标题:[陇文化]【文化·文摘】民间借贷出路何在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