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老王说陇史】河州:大禹曾在此治理黄河大洪水
本篇文章1576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临夏市将更名为贺州市的消息成为热门话题。据悉,更名是为了彻底解决临夏州、临夏市、临夏县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同名带来的不便。
那么,为什么临夏市改名为贺州市呢?我们来看看贺州悠久的历史,就知道为什么了!
禹王峡王禹王座
大禹治水积石
早在一万五千年前,临夏就有祖先。四千年前,黄河流域发生洪水,人们流离失所。大禹是来引黄河的。大禹引河积石,至于龙门,入海。
这里说的积石山是临夏州由南向北延伸的积石山,也就是小积石山。关于这座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古代,下大雨,有大洪水,女娲娘娘腔用彩色的石头来弥补这里的天空。最后,女娲把剩下的石头堆成一座山,就是积石山。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古代洪水祖先的记忆。当有女娲补天的故事时,总是伴随着大洪水。
然后,有大禹治水。故事是这样的:当帝尧是部落联盟的首领时,洪水泛滥。大禹的父亲Ku用阻断的方法来控制洪水。他九年没有收成,最后被处死。舜推荐禹继承鲧事业,继续治理大洪水。
大禹、后稷、易等人,还有当地群众,齐心协力治理洪水。他们先确定了山川的高低,然后改道水道让水往下流。洪水使道路变得困难。然而大禹却置之不理,在陆地上骑马,在水上坐船,在泥地上滑雪。风雨无阻,他理顺了河流,让它们回到原来的河流。
禹王峡王宇石臼
余出西樵,临夏是大禹家
大禹治水时,不仅明确了地方特产,还为当地人划分了居住范围。同时制定税收标准,确定不同的贡赋,通过运输、贡赋、税收将分散的部落联盟整合为一体。所以大禹真正的成就是建立国体,划分九州。由此,也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大禹出西羌。古西羌之地是黄河上游的临夏和甘南。根据考古发掘,马家窑文化类型被一些学者认为是西羌部落的遗迹。同时,马家窑的彩陶图案也揭示了大量与水有关的信息。临夏是马家窑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认为大禹是临夏古羌。
在临夏,有大量的大禹遗迹。广河县的广通河就是大夏河,这就是古代的大夏县。晋代有记载,大夏县有禹庙,大禹就是在这里出生的。不仅有川、大夏县、大夏古城,还有许多与大禹有关的传说,如石、大禹占教崖、骆驼石、世界第一崖等。
在积石山县大河边镇积石峡口关门村附近,有一个大禹托壶石的故事。相传大禹在积石峡疏浚黄河,劳累劳作,或坐在峡谷的巨石上休息,或回到这里用锅里的水做饭。
积石山黄河边有一块绿色的石头。这块石头高3米,直径超过10米。根据民间传说,这块石头就是大禹曾经安息过的石头。因为坐的时间长,压出了两个很深的坐痕,边上有大禹王躺的痕迹。这块石头叫余王石。
离余不远,有一座红岩峭壁,险峻高耸,令人心旷神怡。这岩壁就是传说中大禹斩龙的地方。
禹王峡王禹祭坛
贺州以大禹治水命名
广河县古城村有大禹庙,临夏县北三角有大禹庙、禹王庄,吉石山有大禹庙。这些遗迹表明大禹与这片土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根据最新研究,临夏曾经是夏族居住的地方,大禹从这里向东走。
禹不仅疏浚了黄河,还治理了甘肃的许多河流,如弱水(今张掖黑河)、渭河。甘肃也是大禹治水的核心地区。大禹在甘肃留下了很多遗物,包括他在西青山、朱妮山、尿树山、岷山、弱水、鹤立山、流沙、黑水的传说和足迹。
大禹东游时生病了。易曾主持国民政府三年,后让位于子齐。齐继承其位,建立夏朝。夏天的起源与临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疏浚河道的同时,余还梳理了交通路线。大禹开了一条从西青山、竹溪山、鸟鼠山到太华山的路。也就是说,大禹开了一条从西青山、竹溪山、鸟鼠山到太华山的路,就是后来的唐范古道。沿着这条古老的道路,秦人向西进军,开辟了陇西县,而羌族首领向西逃跑,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赵充国开发了河湟地区。
十六国,张君在梁朝前二十一年(344年),分凉州立国。龚玉:引导河流积聚石头。至于龙门,吉时州界名贺州。其他:州以河命名,贺州以黄河命名。贺州的名字从这里开始。
作者/王文渊
标题:[陇文化]【老王说陇史】河州:大禹曾在此治理黄河大洪水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