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化·文摘】母爱和母仪
本篇文章1203字,读完约3分钟
英国蒙哥马利将军在一个母亲节说:主宰国家命运的不是桌上喋喋不休的政客,而是摇篮旁的双手!
的确,世界上大概没有其他人,比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说到妈妈,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母爱!母爱是天生的,是生物的本能和天性。我在电视纪录片里看过一组感人的镜头,至今难忘:一只母狮子发现一对外国雄狮正在不远处的沼泽另一边靠近她的幼崽玩耍。她立刻让开,一边嘶声提醒孩子逃跑,一边独自面对两个入侵者,用自己的生命为幼崽争取一些逃跑的时间!生死之间,幼兽突然长大,立刻奔跑,不时回头...大自然太残酷了,我们不可能一辈子躲在妈妈的蛋翅膀下。总有一天,我们要独自面对险恶的生活。但是,母爱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光芒,让我们依靠,让我们安慰。即使妈妈不在了,阳光依然温暖着我们,告诉我们要抵制任何诱惑,坚持正确的道路。
20世纪80年代,她和母亲一起去看望她的校长郑雪女士。在美国读书的社会学女博士,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城市第三花园(中西女子中学)。其实作为中国早期的女博士,应该有很多选择。她为什么一生从事女子教育?她的回答是:因为女孩将来会成为母亲,母亲的素质将直接影响我们社会的质量。我们必须培养优秀的母亲,才能培养优秀的公民。的确,怀孕生孩子不等于当妈妈。只是一种付出心血,无条件牺牲的母爱,远非母爱的真谛。唯有母仪是母爱的升华:孟母感动三次,婆婆纹身,百岁阳门女子佘太君...爱因斯坦的母亲对儿子充满信心和鼓励,林肯的母亲重视孩子的阅读,对僵化的学校教育不满,居里夫人的母亲是自己的女儿老师...张崇仁母亲写给在法国的儿子的几封私人信件陈列在张崇仁的七宝故居,娟秀的字体写得密密麻麻,写满了尴尬和思念。茅盾的母亲陈爱珠,在当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知识女性。早年她不满茅盾就读的私立学校老师的不负责任,就带儿子回去亲自授课。茅盾十岁时,父亲早逝。有人好心劝她送茅盾去当老师学习。如果生活费能省下来,就很容易找到工作。然而,她坚持攒钱,送儿子上北大。根据茅盾的回忆,他一发表文章和翻译,就像小时候一样发给妈妈……这些伟大的妈妈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但多少爱有一寸长的草,得到第三缕春光!最近在某个地方组织了一个大型学生给妈妈洗脚,以示对妈妈的感谢。我不这么认为。谨记母亲的善良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情感,一种融化在血液中的亲情因素,如此高调而排场地表达出来,与博大、深沉、永恒的母爱极不协调。其实我妈最欣慰的反馈就是我们的成长。
做一个好母亲是每一个母亲的天职,但如何做一个好母亲似乎还不够。后天还需要“一德”“舒德”。“易”是聪明博学,“术”是人一生的修养。只有建立在“一叔”基础上的母爱,才能升华为母仪而不至于太过极端而变得娇生惯养。写到这里,突然回忆起以前的女子中学。除了国学,他们还学习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还得学习家政、音乐、体育、优生学、儿童心理学...这个道理值得当今教育体系借鉴吗?
(摘自《晚报》,2011年6月25日)
标题:[陇文化]【文化·文摘】母爱和母仪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