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如何重回诗教?学者:要确立儒家文化的主导性地位
本篇文章3302字,读完约8分钟
11月26日至29日,“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5”举行。在诗歌节上,有诗人说“中国目前缺乏诗歌教育”。诗人的评价更多的是从文学审美的角度。其实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在漫长的历史中,诗歌曾经承担了除文学之外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同时也承载着人文教育的功能,即“诗教”,从培养有个人修养的君子到批判社会,反映现实,再到讽刺政治,进行教育,融合祖国与世界。
现代化以来,诗歌的形式和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诗歌作为人文教育的载体,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长期以来的诗歌教学传统也逐渐丧失。
虽然诗还是美的,但是已经失去人文教育功能的诗,已经逐渐远离了悠久的传统,诗歌本身也逐渐远离了现实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是什么让诗歌教学不再?今天应该让诗歌回归诗歌教学吗?又如何恢复?
失落的诗歌教学传统
在一个重视诗歌的传统社会,诗歌的意义不仅仅是文学创作和审美,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生活。
著名的儒家学者陈明说:“教诗,首先要懂诗。《诗经》中的诗歌当然可以算是文学作品,但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学范畴,更是祖先事迹的记录,是对宗教祭祀的致敬,是政治诉求的表达。由于早期社会文明不发达,行政资源和力量有限,像《诗经》这样的诗句在政治治理、社会凝聚和人格培养方面具有多种功能是一种普遍现象。荷马史诗和格萨尔王传都有这样的含义。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是更大更突出的英雄,而诗经的传统更注重伦理道德。原因可能是他们属于游牧社会,我们属于农耕文明。"
诗歌教学的时代绵延已久。陈明说,“不善于音乐改变风俗”,“音乐”离不开“诗”,这既说明了诗歌教学的作用,也说明了它的效率。这个传统历史悠久,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它的重要性一直在下降。秦始皇的“连语诗书弃市”构成了一个大转折。后来,虽然政策因素消失了,但随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诗歌教育的地位、领域和意义都下降了。宋代以后朱子建立的四书体系也是这样一种启蒙课程,对诗歌教学也有一定的影响。长期保持和发扬的应该是基础教育中的诗歌教育。《诗千首》《鱼翁都匀》就有这样的意思。"
近代以来,连小学意义上的诗歌教育也逐渐消失了。虽然教材中的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并没有消失,但它们更多地体现了文学审美的培养、写作技术的教育甚至知识的教育,而诗歌教育原有的培养价值观、观念甚至方法的功能已经消失。在《论语》中,“不学诗,不说什么”的时代很难回归,诗歌教学的传统也就丧失了。失去的不仅仅是诗歌,还有完整的教育体系。
温柔敦厚的诗歌教学
孔子把诗歌教育视为最基本的教育形式之一。《论语》中有很多关于诗教的论述,是“以诗为本,以礼为本,以乐为本”。诗歌教育是整个传统教育体系的基础,已经转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
诗歌教学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完成怎样的启蒙?陈明说:“孔子曾经说过:‘当你进入你的国家,你就可以知道你的教导。他也是个男人,温柔敦厚,教诗;疏悉远,书教;广博艺良,音乐教育也;安静含蓄,好教;尊重与尊重,伦理道德也;是修辞的问题,春秋宗教也是’。教育方式多种多样,如诗歌教育、音乐教育、彝族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春秋教育等。在这些儒家经典中,我认为诗歌教育的覆盖面和意义是最高的。孔的《天理》说“温即温色,柔即情柔,诗逆讽,不切事,故温柔敦厚云亦诗教”,这是建立在政治修辞之上的。许的《温柔敦厚的诗话》认为,“暖”的意思是“不冷不热”,“软”的意思是“有弹性、有吸引力、容易使人亲近的柔软的感情”,“诚”的意思是“深厚而深远的感情”。也可以说有很多层次,甚至是无限层次的‘感情’,这是从性格和思维方式来说的。这的确是我们的文化性格和民族性格。"
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许多传统文化逐渐丧失,被新事物所取代。“中国的现代化或现代性是在外部刺激的背景下发生的,比如西方的强船利炮,本土的救亡图存,并不是内部进化的结果。直到20世纪80年代,社会的重建主要表现为反传统。现在物质技术东西上去了,制度文化还在艰难转型。”
钢筋混凝土取代了雕花的横梁和彩绘的建筑,汽车和飞机取代了飞奔的马匹,现代国家取代了霸权王朝,民主和平等取代了王子和儿子...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时代的很多东西被更先进更文明的制度所取代,这是时代的进步和更新。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东西在被粉碎后还没有建立起新的体系。比如诗歌教育失传后,新的人文教育体系依然不可用。
现代人类文化成为
自现代化以来,经过一百年的演变,已经演变成一种纯粹的文学体裁。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少数,成为少数人玩的游戏。今天,在这个诗歌的国度里,诗歌本身已经不再和更多的人有直接的联系。
回顾历史或反思当下,诗歌的处境其实是文化在这个世俗时代的无奈。陈明说,“如何把诗歌教学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保存和发展的方式,并判断其未来和命运,真是一大堆思考。首先,现代性有其必然性或合理性,所以需要传统与之匹配。但是,诗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不仅是古典的,而且是与人格、人性、人心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不然网络时代也不会有人呼唤诗歌和距离!”
现代性与诗歌教学并不矛盾,但可能在更多方面相辅相成。陈明说:“现代性意味着合理化,人不仅有头脑,还有心灵。人不仅需要理性文化,更需要情感文化和信仰文化。只有后者是傻子,只有前者才会成为一维人,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是个人自己的痛苦,也是社会的灾难。”
因此,诗歌教学的重建不是简单地恢复传统,它还存在着传统与现代的联系等一系列问题。陈明说:“今天的诗歌教学和以前不完全一样,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一样。而儒家的《诗经》、唐诗宋词的传统汉乐府等等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东西现在都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从民间到公立教育系统,这是好事。应该注意的是增强其品格或对其意义的认知,即不仅作为文学修养,而且作为一般的传统文化,还要实现其对心灵和人格觉醒的启蒙作用,即所谓的技巧和进步。文学只讲情感的表达,而诗歌教学需要人的文化成就,这是诗经和诗歌教学的精髓。它的意义,怎么评价怎么想象都不为过!”
回归诗歌教学从核心开始
今天,人们对诗歌有不同的看法。更多的人把诗歌当成一种单纯的文学审美,甚至是一种语言实验,一种文字游戏。这样的诗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不能消弭民怨,培养君子之诗,还是我们自己的诗?如何让诗歌回归诗歌教学,还原诗歌的教育功能,建立现代社会的诗歌教学?
陈明说:“恢复诗教也好,重建诗教也好。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确立儒家文化整体的主导地位。儒家文化中有一种天道信仰,贯穿于《易经》,在《诗经》中得到充分体现。在儒家文化体系中,天道信仰是其中心或核心。由此出发,只有诗歌教学才能作用于人格最基本的方面。所以,这个很重要。没有这一点,诗歌教育只是一般文学、美、情、气质的表达和表现,与诗歌教育是不同的。诗歌教育与普通诗歌教育的区别在于,它是对人的一种塑造和提升。
孔子曰:“诗可兴,可观,可组,可怨”,“诗三百首,一言以蔽之,思而无邪”。这些表现都表明,诗歌教学是人格教育、价值培养、观察和评论社会的方法。
在传统文化复兴方兴未艾的今天,作为传统文化最重要组成部分的诗歌却远未被人们所理解。更多时候,它被视为文艺的载体,而其人文教育和价值培养的功能却往往被忽视。
现代化的转型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进步和促进,但与此同时,快速的现代化也使许多内心深处的东西无处安身。修养不足、道德滑坡乃至价值缺失,一直是学者和批评家反复探讨的问题。然而,曾经担负起提升自我修养、构建伦理道德、培养价值责任的重要诗篇,却逐渐边缘化。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能真的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恢复诗歌教学,如何从传统的诗歌教学中获得经验,如何弥补快速现代化中留下的许多重要东西。
北京晨报周怀宗
陈明
著名儒家学者,当代中国新儒家代表,首都师范大学儒家研究中心主任
——荀(邱金玉局长)为了鼓励市民买房,兰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近日又做了一个“大动作”。购买第二套新建商品房并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家庭,可享受最高60%的契税补贴。这项优惠政策将惠及2015年8月1日至12月31日网上签约备案的第二套新建商品房。
标题:[陇文化]如何重回诗教?学者:要确立儒家文化的主导性地位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