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化·读书】所有的青春都似曾相识
本篇文章928字,读完约2分钟
2011年,老上海的一群年轻人不断在我脑海里晃动。他们的脸模糊不清,但精神饱满。我想他们一定是想去延安,于是我一次次坐在电脑前想象他们去延安路上遇到的艰辛。与此同时,我开始收集大量的信息,我吃了一惊——因为我突然发现,上海在“孤岛”时期的繁荣并不逊色于现在;同时我也发现,所有的青春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叛逆的,激情的,充满幻想的,充满热血的。
2011年,我一次次颠覆了《到延安》的故事潮流。最初,我希望他们踏上革命之旅,在去延安的路上遇到困难...我在阁楼里来回踱步,有时甚至非常焦虑和困惑。一直想更好的表达当时革命青年的群体形象。如果我在去延安的路上写的话,显然是平庸之作。2011年,我不知疲倦地四处奔波,一边四处游荡一边写剧本或小说,像一台不知疲倦的造字机器。终于有一天,在漫长的停留之后,我告诉自己,湘延安应该是一部关于理想信念的小说。
向进喜从此喜欢当厨师。从此,延安在他的梦里被奉为圣地,开始了一项艰巨的潜伏任务。项进喜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发呆,同时在松湖的日本特务机关或驻军总部里漫不经心地走来走去。当时的向锦熙年轻如葱。我觉得世界上所有的青年都很熟悉,所以他的同学都充满了激情和欢呼。
2011年初夏,是我疯狂写作的时候。我找到了写作的方向,就像金找到了去延安的路一样。有很多次在初夏的风中发呆。我想象着这些年轻人在革命道路上的纠结和彷徨,他们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这些年轻人坚守和永远高举的信念……我一直以为那是一个战乱频繁的美好的一年,所有的青春都充满了激情,一个巨大的声音在人们的心中呼喊和回荡:去延安吧!
我设计的英雄是厨师。他忍辱负重,完成了别人完成不了的使命,成为了无人知晓、无人证明的无名英雄。其实他从来没有想过名利。他亲眼看着家庭的变化,从父亲被流弹击中开始。而投奔延安的汪伪特务、共产党员、军事人员、革命家,都在家中各种不为人知的阴暗处互相猜度、呈现。主人公向锦熙越来越成熟,青春也渐渐走到了尽头。
世界上所有的青春都是熟悉的,我也有过青春。《到延安》是一个偶然的回望。我相信写作的过程就是我用个人的经历去经历那个时代,所以我是那么的失望,那么的坚定,那么的悲壮,那么的美好...
(《致延安》,海飞著,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标题:[陇文化]【文化·读书】所有的青春都似曾相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