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谁来制订食品安全标准
本篇文章1137字,读完约3分钟
李国祥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恶性事件。让消费者对食品放心,建立和完善规范和限制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和卫生标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遗憾的是,由于这些标准的制定程序和参与者缺乏透明度,社会往往会提出更多的问题:中国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标准低是少数企业主导的结果吗?让少数食品企业牵头制定食品标准,会不会给他们制造攻击竞争对手的机会,损害公共利益?这些问题的答案与增强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有关。
客观来说,企业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应该是正常的,不应该被舆论曲解。任何行业标准的制定都必须收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必须来自生产一线,尤其是真正反映行业水平的龙头企业的数据。因此,这些企业是制定行业标准过程中必须依赖的主体,也是检查和执行标准的主体。过去我国大量引进国外食品质量安全标准,被一批专家照搬照抄。虽然有标准,但是不能接受。中国曾经制定了标准,并根据标准检测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结果,三聚氰胺出现了。为了克服在食品方面抓细节、经验不足的缺陷,行业内社会责任感强的先进企业在制定食品标准的过程中提供技术报告和意见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这不仅会降低国家标准,还会使国家标准更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从而消除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杜绝高危不安全食品生产经营。
然而,公众似乎并不欣赏企业参与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首先,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参与食品标准制定的渠道不畅,公众在一些现行标准中不认可大企业的品牌。其次,一些中国食品企业在社会责任和透明度方面做得不好,事后反应相当糟糕,社会公信力岌岌可危。他们参与的一些食品标准自然受到公众的质疑和抵制。最后,中国社会的政府是非常主导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后,一些地方政府对地方企业宽大处理,甚至包庇纵容。无良企业危害大但处罚轻。人们只会更加担心食品安全,会怀疑食品标准是政府和企业串通的结果,掺杂着企业利益和地方利益。
由此可见,继续使用保密既不能消除社会对标准制定的误解,也不能有效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因此,我们必须克服部门和地方利益的限制,避免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召开闭门会议,让真正代表消费者的组织参与进来,重视消费者的话语权,尽可能在标准上与公众进行积极的互动。否则,无论政府提高食品标准到什么程度,消费者都不会购买,依然会妖魔化国产品牌食品,盲目相信国外品牌食品。此外,还要注意第三人的公正权力对公众判断的影响。国外很多关于相关食品标准的研究报告可以在公共网站上查询下载,而我们的第三方研究报告大多睡在档案里,消费者根本无法理解企业、政府和第三方在制定标准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国外向公众敞开大门制定食品标准,以减少公众的猜疑。这些有益的做法值得借鉴。
(摘自《环球时报》,2012年8月17日)
标题:[陇文化]谁来制订食品安全标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