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粮食
本篇文章1279字,读完约3分钟
当人类只知道收集野生谷物来充饥的时候,绝对没有食物的概念。你可以想象,当我们的祖先不小心把一粒小米撒在地上,第二年幸运地发芽开花结果,他们偶然发现并证实这是他们采集的某种谷物的“下一代”。
卢梭在他的名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谁是第一个圈出一块土地,想到说‘这是我的’,...谁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创始人。”因为私有制诞生了。同样,谁先在地里撒一些野生的粮食种子,收割时想到说‘这是一种种子’……谁就是农业文明的真正奠基人。因为食物诞生了。
谷物成为食物至少有两个条件:一个被驯服,另一个被种植。
小麦成熟后,果实不会自动脱落。小麦作为一种粮食,必须坚持足够的时间,等待人们收割。同样,玉米成熟后,如果农民太忙,可以继续在田里“种植”;即使你把它们收割回来,你也可以把它们裸着挂在露天,让风吹雨打。玉米作为一种粮食,一定不能太娇贵,一定不能凭自己的“意志”转移。对待食物的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类一步步驯化的,就像马被驯化为家畜一样。
在我的花盆里,经常生长着一种叶子圆圆的草,一朵小黄花和一个小水果。但是刚成熟的时候,只需要轻轻一碰,果盘就会突然破裂,小黑果四处飞溅,消失不见。据说这是一些植物为了繁殖后代而采取的防御措施——如果不自己爆炸,一只贪婪的食草动物可能会张嘴把叶子和果实吞进肚子里,变成腐臭。这就是植物的生存智慧。但是这种植物显然没有被驯服,可能永远也不会被驯服,就像斑马不能被驯服一样。所以,即使它的果实可以食用,即使产量很高,也完全不能成为粮食作物。
没有驯服的植物,人们可以种植它,但它不会被视为粮食作物;驯化的植物,如果不是人种植,就不会成为食物。在农村,收割小麦时,往往会有一些谷物散落在地上。一段时间后,它们会发芽,但不会长出食物。当冬小麦一次又一次播种时,地里长满了这种贫瘠的麦苗,农民会毫不犹豫地把它们变成土地。
“不播种,不收获”,这似乎是只针对食物的真实命题。狗偷吃成熟的西瓜,狗粪里没消化的西瓜还能偷偷在玉米地里长成成熟的西瓜;杏子落在松软的土壤里,仍然可以长出杏树幼苗。耐心等待,几年后还是能结出杏子的。但是西瓜和杏绝不是食物!
农民对待食物、水果和蔬菜的方式不同。在我的家乡,小麦和杏在同一个季节成熟。但农民对小麦和杏子的态度完全不同:宁愿杏子烂在树下,但小麦必须收回。所谓“抢黄天”,其实只是为了小麦,与杏子无关。同样的,在我的家乡,稍微大一点的人吃饭,一根炒好的大葱掉在地上可能不会被忽略,但是一点点馒头渣一定要捡起来放进嘴里。
对食物的尊重不仅限于它的果实,还包括播种。在农民心目中,不同的粮食品种,就像不同的人种一样,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习性。所以农村一定要在阴山种小米,阳山一定要种小米;玉米一定要种深,荞麦只能撒在地上;如果有肥沃的平地和贫瘠的坡地,平地一定要种小麦,坡地一定要种荞麦...
如果没有对食物的尊重,恐怕就没有对土地的尊重。如果没有对食物的态度,恐怕就没有对劳动的态度。我怕我对粮食和农民没有感情。
我们吃不同的饭,但每个人都要承认,我们都是吃着食物长大的。
标题:[陇文化]粮食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徐悲鸿愧对前妻蒋碧薇:为赶出一百幅画废寝忘食
下一篇:[陇文化]秦州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