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路遥的另一双父母

[陇文化]路遥的另一双父母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1-01 05:12:02 阅读:

本篇文章2803字,读完约7分钟

张岩谦

1957年秋天的一个清晨,7岁的王卫国看着亲生父亲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偷偷离开,把自己留在延川县陌生的郭家沟。

王卫国明白他叔叔家没有孩子,但是他家有一长串兄弟姐妹。到了舅舅家,是舅舅舅妈的儿子,为了养活王家的另一个门户,就被舅舅收养了。虽然魏二不愿意,但他还是含着眼泪躲在大树后面和父亲道别。

从今天凌晨开始,在郭家沟的山洞里,年轻的王卫国将从侄子变成儿子。

贫困家庭的生活就像贫瘠而沉重的黄图山的长期干旱和无雨。王家的大哥很小就开始主持家务,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十多年来,他送走了父亲,安排了二哥和三哥的婚姻。多年苦心积攒的家当几乎耗尽,他也累出了一场病。他再也没有力气和妻子走出家门,帮助人们种地了。

幸运的是,老父亲活着的时候,他们有一个山洞。在这个家里,很多寒冷多风的夜晚,夫妻俩蜷缩在厨房和柴火窝里过夜,热炕给了从榆林下来打工的瓦匠、皮匠、窑工,为了多挣点钱。

夫妻俩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挖了两个洞的窑,加了些农具,养了鸡和羊,就这样搭了一个家产。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情况逐渐恶化。不过比起王玉钏,二哥毕竟没有那么多人吃饭的负担。

现在,他们有了儿子,王家最大的夫妻也在心里安定下来了。

儿子是他们的参照物,是他们活在世上的希望。他们爱这个儿子。家人不在人前,不像人,却衣衫褴褛,总想儿子穿得暖和;粗糠野菜,总要儿子吃得有点饱。饥荒年代,儿子又饿又瘦弱,母亲就这么挺着腰出去讨饭。(小品《路遥背后的故事》)

当时,叔叔家有四口人:奶奶、叔叔、阿姨和十几岁的王卫国,这是一个农村的小家庭。当王卫国进门时,她的祖母已经60岁了,她的叔叔和婶婶大约40岁,除了小王卫国,他们都是劳动者。三个大人忙于农活,只有一个孩子。这样的家庭在当地应该好一点。

在郭家沟,一切都很陌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也很遥远,所以年轻的王卫国想家是不可避免的。毕竟,我是一个7岁的孩子,我所有的记忆和温暖都牢牢扎根在清涧王家宝这个更贫穷的家。

初来延川的小男孩王卫国遇到的最大困难不仅仅是思念家乡和一对新父母的相处,还有生活环境和语言的不适。

延川和清涧虽然是邻县,但是口音差别很大。当时的农村人除了下地种地,很少去很远的地方。最远的地方是县城和附近的集市,来来往往的都是泥瓦匠和木匠,除了亲戚,都是偶然来到村里的。当不同口音的人出现时,会立刻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关注。尤其是小孩子,听到外国口音就大惊小怪。

王卫国出现在郭家沟的第一天,他就被朋友们以一种奇怪而苦涩的方式嘲笑:首先,一个孩子请他说话,当他回答时,所有的孩子都笑了,笑着夸大他的清涧口音,有些孩子甚至疯狂地称他为外国人的大脑。当他提出抗议时,这伙人吃了一惊,不是因为他的无礼,而是因为外人敢于反抗。他们先是沉默,然后改变了孤立王卫国的方式。当他们在村子里的时候,孩子们没有和他一起玩。他们看见他来了,就笑着散去,把他一个人留在那里;上山砍柴,先到的孩子指的是山区,手臂一挥,就把所有有木头的地方都占了,然后一个一个收进去。除了王卫国,其他人都可以剪。

[陇文化]路遥的另一双父母

路遥性格很强。王甲在老家的时候,是一个大家庭。他从小就是个婴儿。他应该反抗是很自然的。没有家人的保护,他们不得不独自捍卫自己的尊严。这是他人生的起点。

路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久之后,他就成了这个村子的娃娃头,所有比他大的孩子都成了他的朋友,所有和他同龄的孩子都成了他的下属,所有比他小的孩子都成了他的崇拜者或追随者。(海波《我知道的路》)

年轻的王卫国留下来了。不是他的选择,依然是一种宿命。大叔也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虽然他的家庭一贫如洗,但他仍然有一点点余力来支持姚橹上学。这是一切都无法说服他留下的原因。

李桂英阿姨非常爱这个侄子未来的儿子,想尽一切办法哄他的儿子开心。当然,唯一能让这个突然到来的儿子开心的方法就是让他吃一顿饱饭。奶奶那个阶段也住在郭家沟叔叔家。奶奶是年轻的王卫国尽快住进郭家沟的定心丸。每天晚上,爱孙子的奶奶总是搂着孙子睡觉,十几岁的王卫国非常依恋奶奶温暖的怀抱,睡觉的时候还时不时用两只小手摸摸她的乳房。

因此,即使他们被父母抛弃,也不能断言年轻的王卫国缺乏爱的安慰和家的温暖。

贫困山区的农民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而且在到处都是饥荒的年代,孩子对爱情的渴望远远低于生存的需要,贫穷和饥饿是对生命的直接威胁。

看到成年人都很忙,王卫国主动帮助他的家人工作。小儿子似乎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在这个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他放羊,耙草,运粪,挖地。他稚嫩的肩膀和双手早就在分娩时打磨过了,他有一种倔强、不屈、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那些最初冷落小王卫国的朋友们的记忆中,王卫国既聪明又淘气,和一些比他大几岁的男孩打架,而且从不放弃。有强烈的与年龄不符的自尊心。

叔叔阿姨和他的妻子,虽然不敢对定居在这个贫困家庭的儿子的未来抱有希望,但已经看到他无论将来做什么都会成功。

阿姨不擅长针线活。奶奶经常抱怨大媳妇笨手笨脚,不会做家务。明智的青少年王卫国鼓励她。不要怪我阿姨。她可以下地干活,挣工分,放下粮食,让我们有饭吃。

12岁的时候,因为一件小事,儿子和姑姑吵了一架。姨妈忍不住生气,骂了儿子几句。儿子一气之下跑了,扬言要回清涧老家。天快黑了,但我还是没看到他回家。阿姨着急了,急忙赶了过来。离村子不远的地方,大妈发现他一个人坐在村口的圆石板上,手里拿着一块小石头,扔进了河里。阿姨问他,你不是要回清涧吗?你为什么坐在这里?王卫国撅着嘴,半气半怒地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那种麻烦!

[陇文化]路遥的另一双父母

在李桂英阿姨的记忆中,她的儿子很少流泪,只是当他的生父王玉瑄把他留在郭家沟,然后偷偷背着他离开的时候,他咬紧牙关,默默地哭了。但在叔叔阿姨面前,儿子还是装作若无其事。

王卫国,一个敏感、坚强和自尊的青少年,有着非凡的自制力。

然而,王卫国毕竟还是个孩子。他在中学努力学习的时候,一直爱着孙子的奶奶就死在了晚上抱孙子的土炕上。

奶奶的去世,对于王卫国来说,无疑是一直陪伴着他,照顾着他,给他最大的情感支持。当时,已经是年轻人的王卫国哭得死去活来,哭得全身麻木,哭得小腹剧痛。

20世纪80年代末,当年轻的王卫国成长为作家路遥并引起世界关注时,郭家沟仍有13户人家和近60人居住。但是到了90年代,郭家沟村的人们在沟外的江面上陆续建起了新窑和新房,陆续搬出了深谷里的旧窑,住进了新家。只有姚橹的老母亲和姑姑李桂英在她的旧居逗留,独自一人守着这个孤独的村庄,看着她祖先留下的古老的窑子、庭院和村庄。

2003年春天,姚橹的老母亲李桂英去世,这个村庄更加荒凉。村道的院子杂草丛生,成了一个荒芜的村庄。

无论郭家沟后来如何变化,郭家沟都深深烙在了年轻的王卫国身上。郭家沟在这个小村子里生活了17年,成了他温暖的家乡,也成了他日夜思念的家乡。因为,有他最亲的奶奶和一个辛苦养他的父母,他爱他的爸爸妈妈。

(来自散文)

标题:[陇文化]路遥的另一双父母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