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百花:不让吃与不想吃
本篇文章976字,读完约2分钟
不同的时代带来不同的管教孩子的方式。以前是父母不吃的利剑。如果你不听话,不能完成任务,你就不能吃东西。人们以食物为重。他们怎么能不吃呢?自然乖乖听话,乖乖干活。但这一招今天无效。人家零食吃的好,就是懒得吃。谁不是想巴结自己的孩子?
60年代的三年饥荒不用说就是整个六七十年代,有多少中国人没有饿死?就连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很少吃红烧肉。今天,人们看到猪肉都会摇头。他们不想吃一块正经的肉,只吃肉不多的猪手鸡脚。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进化论普遍适用。当时国内最好的工作自然是食堂、饭店、粮店。他们可以吃饱肚子,拖着全家人挨饿。不知道有多少工人干部因为忍不了饿,几乎不能回家种红薯。在我们那里,我们就像糖菜和葡萄藤。糖菜和藤本植物的根很发达,是自己收割的。煮熟后可以填饱肚子。不然就算当职工干部挣钱也买不到吃的。那时候不像现在,有钱可以买吃的,买面的,一定要有粮票。粮票这个名词,青少年还没有听说过,已经成了文物。但那时候是硬通货。没有它,就算有钱也不会想吃。而且不像全国流通的人民币,想在外省吃,必须先换成省粮票或者全国粮票,否则无效。
工人干部挨饿,种粮的农民吃不饱饭。年底生产队根据人口的工作点做决算,一个大家庭分不了多少粮食。白面和黑面会一起吃,但是青黄不接。五六月份只挖野菜,吃苜蓿面。如今,人们也喜欢吃野菜和品尝野味。这是自找麻烦。过去,他们被迫无所事事。谁也受不了天天让你吃野菜。家里人多,母亲就给儿子特殊待遇,上学的时候弄了几个馒头,却被骗吃了。有人偷同学的馒头,但偷瓜偷菜不是贼,不是质量问题而是饿了。
我很饿,但我能做任何事。初中的时候,同学的煤油灯坏了,油渗透进了我的书里。只有几个馒头沾了煤油,闻起来很难闻,但我饿的时候,吃起来很香。我用煤油把馒头都吃了。今天谁敢吃?吃了不会中毒吗?以前人饭量大,但是量大,质低,精力低。我们在哪里可以谈论蛋白质和维生素?
以前在北方,见过鱼的人不多,能吃鱼的人更少。“桃三年,杏四年,梅十八年。”人吃本地水果不容易,吃外国水果不容易。“红尘中骑公主笑的时候没人知道是荔枝。”杨贵妃,一个真正的民族,因为吃新鲜荔枝而留下了长久的名声。但是今天,在北方,普通人可以吃到新鲜的荔枝。有各种果蔬,各种海鲜,南北交融,中外交融,四季常青,反季节果蔬比比皆是,人们的品味越来越高。难怪孩子不想吃。
标题:[陇文化]百花:不让吃与不想吃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远离浮躁
下一篇:[陇文化]百花:峡谷小站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