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百花:峡谷小站我的家
本篇文章1865字,读完约5分钟
古浪峡,危岩陡立,一条路通往关山。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下命令“修筑兰新铁路”,建设军在峡谷中为铺设铁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今天,一条20.05公里的乌鞘岭双线隧道穿过群山。
古浪峡是英雄峡,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这里激战,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古浪峡令人敬佩,我反复重读。
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长大的。年轻的时候经常听到大人讲一些新话题。虽然对改革开放30年没有太深的感触,但也享受着从遐想到现实的喜悦,从家里的12寸黑白电视到14寸彩电,再到34寸直角彩电,数码相机,电脑,扫描仪。1998年退伍后,分配到峡谷站变电站工作。在每天只能看到几个小时太阳的峡谷里,我仰望蓝天,与飞驰的火车交谈,在这片充满烈士鲜血的土地上交谈。
分配到这里的时候,我哭了。日常无聊的日常工作,远离人群的环境,难得的阳光,眼前光秃秃的山,让心情一片混乱。对美的渴望,对做某事的渴望,所有的激情都被当下的现实击碎了。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想走。当我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时,我总是能看到一个身材矮小、黑脸、50岁的巡警在铁路线上经过。刚开始想他的时候,只是点点头,相视一笑。
有一天,他笑着说:“姑娘,再四处走走,但要注意安全!”“谢谢。”我点点头,“老师傅,你天天这样巡逻累不累?”“累了,不用麻烦了,不过我不在这里巡逻,其他人都得在这里巡逻!”
我心中“咯噔”一声:“师父,你在路上巡逻了多少年了?”“是的,40年,就要退休了!姑娘,你知道,我儿子跟你一样大,也在车站上班。几年前我把他送到了车站。姑娘,一个小站就能培养人!”
看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我若有所思。后来才知道,这个公路巡警原来是个劳模。他在峡谷工作了40多年,累计安全巡逻达10多万公里。他放弃了多少次掀路或者离开峡谷的机会,依然在路上巡逻,直到退休。我也知道这个巡警是老红军的后代,是老红军的父亲把他带到了他战斗的地方,让他在峡谷里奉献了40年!现在,道路检查员已经把他的儿子送到车站了...面对听到的一切,我无法评价这三代人,只有叹息和内心的震撼。
过了几天,我又在路上看到了这个人,他身边有一个年轻人。年轻人是来接替老路巡逻的。我没有上前说话。我该怎么说?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老巡警。他退休离开了吗?我想问问接替他的年轻人,但一直没开口。但是,那位老路巡工的样子却一直深深的留在我的记忆里。每当事情出了差错或者变得艰难,老巡警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仿佛微笑着对我说:“姑娘,我们不就是这样世世代代过下去的吗?记住,姑娘,三百六十行,你就是冠军!”老巡警和他的红军父亲一样,把希望寄托在儿子和我们年轻一代身上。想到这里,我的心豁然开朗。
铁轨铺设在小站人的脊梁上,我自然要多珍惜!在组织的关怀和我们年轻一代的努力下,峡谷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站配有冰箱、冰柜、微波炉、烤箱等。它还配有空音、电视和音响,并配有体育设施、书籍和其他文具。员工住宿实现了公寓管理。在我的业余时间,员工们尽情享受,或在花丛中漫步,或在娱乐室里活动,或在电视上寻找快乐...前几天我妈又来车站看我,看到新的样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妈妈,看看这里,感受那里。我笑着说:“妈妈,你放心吧。母亲很高兴,一遍又一遍地说:“几年前我来看过你,但是环境不太好。哦,几乎认不出来了。放心,放心。"
今天,每当轰鸣的火车经过“亚洲第一长隧道”时,我们总是骄傲地看着古浪峡,这片充满烈士鲜血的土地。跟随祖国发展的脚步,我们的年轻一代小心翼翼地修复和维护着电气化线路,在峡谷尽头地质复杂、情况危险的山心流汗,把最大最美丽的安全“花”献给烈士们长眠的地方,让歌声和理想一起飞入蓝天。
听着峡谷中流水的声音,我来到了峡谷中泪珠崖下的牵引供电线。泪珠崖以陡峭严谨著称,而站在墙上的悬崖则是笑嘻嘻地虎视眈眈。我记得在夏天的一个雷雨之夜,我们的青年突击队和它进行了一次不寻常的对话。那天半夜,我突然接到报警,泪珠崖下的线断了。危险是命令,我们的青年突击队冒着瓢泼大雨来到现场。黑漆漆的悬崖像闪电一样令人窒息,被翻滚的岩石打断的供电线路更是触目惊心。"赶紧修线路,千万别耽误火车通道."突击队队长喊道。大雨之下,我们喊着歌,开始清理掉下来的石头,分头架设线路。只花了几分钟就打开了电源。在上下列车的车头灯照射下,我们年轻人成了泥人,成了水人,但我们可以“不吃亏,想想红军的两万五;累,不累,学习革命老前辈”鼓励的声音一个接一个。年轻一代正在开始新的长征。
峡谷站是我的家。
甘肃省委宣传部文艺部甘肃省作协甘肃省文学院甘肃日报副刊部
标题:[陇文化]百花:峡谷小站我的家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百花:不让吃与不想吃
下一篇:[陇文化]百花:无悔教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