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抗战时高校西迁 知识分子采录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陇文化]抗战时高校西迁 知识分子采录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2-08 05:44:01 阅读:

本篇文章3172字,读完约8分钟

20世纪初,民间故事在中国农村非常流行,民间故事逐渐被学者记录下来。但这些记录仍然停留在叙述者故事的语言部分,很少关注与民间故事讲述相关的其他活动,这些活动实际上是故事意义生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世纪初,中国学者开始探索民间故事的价值和意义

20世纪初,中国学者开始从理论上探讨民间故事的价值和意义。1923年9月30日,北京大学主办的《歌谣周刊》第26期刊登了歌谣研究会的宗旨。目的是说:虽然协会的事业仅限于民谣,但因为联合关系,需要收集民间传说。计划很快开始工作,一方面挑选有代表性的故事,足以作为民间文学的标本,另一方面检验诗赋小说的发展痕迹。

显然,当时收集民间故事的目的是为了延续民间文艺传统,寻找文学的源头和文学的发展轨迹。在此期间,许多学者非常关注民间故事的真实性。1929年,刘的《关于民间故事的几个故事》阐述了收集整理民间故事的原则:我认为我们写民间故事时,一定要写清楚,既能显示出那个故事的特点,又能研究各地故事的异同。周作人更明确地提出,歌谣故事的民间文学,要在保持原有色调的条件下,以歌谣的形式记录故事,不如逐字逐句照抄科学的记录方法,以保存故事的民间文学和民俗学资料价值。这些表述都强调了民间故事流传的地点、telling/きだよ的时间和讲述的话语,强调了真实记录民间故事的重要性。

[陇文化]抗战时高校西迁 知识分子采录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在现代科学精神的倡导下,许多学者开始收集和记录民间故事,并将其编辑成书,如张清水的《海龙王的女儿》(1929年)和刘的《广州话》(1929年)。其中,以兰林女士名义编辑的近40种民间故事系列影响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民间故事的理解。这时,人们逐渐意识到民间故事对中国文化传统建设的意义,以及文学起源和演变的特殊价值。

抗日战争时期,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坚持收集整理民间故事

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正在萌芽的文艺,并鼓励他们到基层去学习和收集老百姓生活中的民间文艺。20世纪40年代,延安掀起了一股收集民间故事并以此为基础创作文艺作品的热潮。当时,金、隋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逐渐开始收集整理民间故事。1945年后,先后出版了《水推长城》、《天下第一》、《地主与长工》三部民间故事集。

[陇文化]抗战时高校西迁 知识分子采录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与此同时,西南地区的文化建设和研究却是另一番景象。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华北和东南沿海一大批高等院校和部分科研院所西迁。尽管战乱不断,仍有大量知识分子进入西南彝族、白族地区进行考察,并在此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例如,凌春生和芮义夫的《湘西苗族调查报告》载有他们收集的63个神话、传说、故事和寓言。当时,收集这些内容的目的不是收集口头叙事,而是将民间故事作为民族文化传统,纳入学者对民族生活、历史和文化进行调查的记录范围。

[陇文化]抗战时高校西迁 知识分子采录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更加重视民间文学艺术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不久,1950年宣布成立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1985年改为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协会),负责组织协调全国民间文学工作。收集和记录民间故事的活动成为当时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自1954年进行五大民族系列的民族认同和写作以来,收集和记录了大量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为新中国民间故事的理论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政府主导的民族认同不是以收集和记录民间故事为主,而是因为民间故事被视为民族传统和民族认同的重要内容而被记录下来。这些故事有的是为了说明某些风俗习惯,有的则是讲述人的生活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认同过程中记录的故事具有认同的属性和解释的功能。

1956年,中国政府对蒙古、西藏、维吾尔等30多个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和语言进行了普查。到1964年,调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这次普查大致摸清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其中收集的许多民间故事成为民族认同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收集的民间故事集中在1989年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系列故事丛书》中,按民族分为29种。在此基础上,1995年编辑出版了《中国民族故事大系》。该书共分16卷,选取了中国56个民族的2500个神话、传说和故事。7000多人参与讲述、收集、整理、翻译。这一阶段收集的故事显示了少数民族民间故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但忽视了民间故事的传承人及其讲述活动。

[陇文化]抗战时高校西迁 知识分子采录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经过近20年的时间,始于1984年的中国民间故事的整合已经动员了成千上万的人力

始于1984年的中国民间故事的收集和编纂,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动员了数万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叙述者在民间故事讲述活动中的特殊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收藏需要收藏者提前清楚知道采访地点有哪些有才华的说书人,快速准确的收集线索和采访对象。要求收藏者尊重被采访者,照顾被采访者,不要不顾时间、心情、身体状况盲目进行采访。录音时应考虑表演者的年龄、性别、情绪、休闲、健康和爱好等各种因素。

[陇文化]抗战时高校西迁 知识分子采录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集的整合需要科学性、综合性和代表性,这是密不可分的。科学性是三性的核心。不认为收集作品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强调一边讲故事一边现场记录,根据记忆记录作品。要求说什么,记住什么,怎么一个字一个字的记住,全面记住,收集一次,认真记录。每部录音作品应记录讲述人和表演者的姓名、国籍、年龄和出生日期、出生地点和迁移地点、教育程度、职业、录音地点、录音人姓名、录音日期等。记录崩溃的调节本质上是讲故事情境的再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收集和记录的民间故事的具体数量的详细统计。《中国民间故事四川卷》后记中提到,短短几年间,他们通过普查收集到民间文学资料73万件,其中故事16万余篇,编故事资料104种。可以看出,这是of/きだよ 0级之前的民间故事收集和记录活动。

[陇文化]抗战时高校西迁 知识分子采录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的大规模收集和记录,如中国民间故事的融合,往往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然而,与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的中国相比,它仍然不够全面和系统。很大程度上只是口头语言的记录和转化,故事不被视为生活的一部分,不被视为活的传统。另外,有些故事的语言表达分不清哪些是叙述者,哪些是记录者,哪些是组织者。这些都给这种前所未有的收集和记录民间故事的活动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陇文化]抗战时高校西迁 知识分子采录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受中国民间文学三套整合的影响,台湾一些热爱民间文学的人开始收集、记录、编辑台湾民间文学的资料集,其中陈庆浩、王秋桂1993年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全集》是民间故事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全书共40卷,选取20世纪近70年来国内外出版的民间故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此外,与此同时,由金荣华收集出版的《台中县民间文学集》(26卷)、《台东北南族口述文学选编》(1989)、《台东大南村陆凯族口述文学》(1995)、《金门民间故事》(1997)也相继出版。

[陇文化]抗战时高校西迁 知识分子采录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进入21世纪后,20世纪上半叶的叙述者相继去世,年轻的叙述者离开了家园

21世纪,现代媒体的飞速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国民间故事的讲述活动。20世纪上半叶,叙述者相继去世,年轻的叙述者因各种原因离开故土,农村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现代城市文化广泛传播,影响和占领着中青年人的生活,民间故事等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开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到2011年,全国已建立四级非遗留目录体系。在迄今公布的三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61个民间故事项目。故事村和民间故事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也在/。

[陇文化]抗战时高校西迁 知识分子采录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这次,在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选择各地最具代表性的故事村、故事类型和故事传承人进行重点调查、收集、编纂和拍摄,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申报标准和保护措施开展活动。因此,民间故事的收集和记录对于保护和记录故事产生和生存的环境至关重要。然而,将民间故事讲述活动提升到保护层面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研究还没有深入开展,将民间故事讲述活动提升到研究层面的关注和重视还不够。

[陇文化]抗战时高校西迁 知识分子采录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林纪甫,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标题:[陇文化]抗战时高校西迁 知识分子采录少数民族民间故事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