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陇南影子腔老乱弹 唱腔艺人仅存一位 古老艺术急需保护传承
本篇文章944字,读完约2分钟
个人资料图片
据兰州晚报报道,陇南皮影戏是甘肃省特有的古老地方戏,也是中国地方戏史上最早的声乐歌剧之一。4月26日,我从甘肃省文化旅游厅了解到,4月21日至24日,根据《中国戏曲全集》甘肃剧种编纂的需要,陇南皮影腔课题组专家兰州大学赵建新教授和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周琦在前往陇南市西河县、礼县考察时,有一个重大发现:有一种古老的剧种叫老随机弹。目前掌握这种音色和曲目的老艺人只有一个,需要马上抢救唱片。
研究小组走访了西河县余韶乡马原村的马星魁、马福井,礼县城关镇贾湖村的韩吉久、李玉峰、杨胜元,礼县崖城镇富平村的韩南山,对清代的皮影戏箱、影人、剧本做了详细的记录。访问期间,在西河县新发现一卷清代手抄本《联合地图》,随后在礼县新发现23种清代中叶至民国时期的带影室手抄本,其中《葵花》、《金鸡岭》、《雁塔寺》、《三山关》、《柴莲桥》、《乌龙山》为稀有剧目。
随着课题组访问路线的深入,他们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礼县城关镇贾湖村81岁的民间艺人韩吉久的家里,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位老艺人会唱一首叫做《老鸾湾》的古曲。据课题组掌握的信息,这种声腔与京剧有很多相似之处,与明代产生的陇南声腔同时通过皮影戏传播。音乐家杜教授认为这种口音是京剧西皮的起源。目前掌握这种口音和曲目的老艺人只有一个。下一步应该是立即组织人员保存记录。
此外,课题组在搜集陇南皮影戏真人登台演出的资料时,在西河县档案馆和地方剧团发现了一些重要资料。主要有西丽剧团演出的大型陇南影腔《碧血西城》、《范秀才》,以及《胭脂》、《罗峰池》等剧目的剧照、剧本、配乐;陇南皮影戏是真人在舞台上表演的,当时叫西丽戏;表演的次数从18次增加到26次。
据课题组专家成员介绍,皮影戏的传统表演是以皮影戏的形式在民间传播的,其音乐极大地影响了以秦腔和京剧为主的梆子戏的形成。现有的皮影戏在唱腔构成、调式调性、旋律结构、降调、旋律递进等方面保留了西秦戏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戏曲文化价值。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发展,发现和研究了许多过去没有发现的重要史料,应该吸收到完整戏剧的编纂中去。因此,在编纂中国戏曲全集的过程中,重新考察中国戏曲的类型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局限于80年代《中国戏曲志》编纂留下的有限资料。
兰州日报全媒体高红梅
标题:[陇文化]陇南影子腔老乱弹 唱腔艺人仅存一位 古老艺术急需保护传承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