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长沟流月去无声——刘心武心中的爱与恕
本篇文章903字,读完约2分钟
在新时期文学史上,刘是有名的。20世纪70年代末,《班主任》像初春的一声惊雷,拉开了文革后文学创作的序幕。在随后的几年里,他的作品,无论是如意、钟鼓楼还是四牌坊,都通过时代的变迁和人物命运的变化,展示了一个作家对人生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书》刘东方出版中心
同情这个词在他的新书《宽恕》中讨论过几次。
第一,前言谈冰心之赦,鲁迅之恨。冰心给女婿陈数写了一条戒律,六个卦都是吉祥的,“赦”字终身适用。从白地里寻找同情,教会我们爱。鲁迅是俯视千千万万的人,在《死亡》一文中说他死前没有原谅任何敌人。但序言进一步分析,鲁迅的仇恨只是针对敌人的,同时他又俯首甘为孺子牛。对于堕落的知识分子,他在揭示他们人性弱点的同时,充满了极大的怜悯,这是更深层次的宽恕。
第二,在分析萧红《呼兰河传》的艺术成就时。首先表达我对《呼兰河传》的喜爱,这是我内心自然雕琢流淌出来的,欣赏它对各种生态活死人自死的精彩书写。然后我介绍小说里最底层的人的爱情,一个磨工,一个女孩。生完孩子以后,孩子很难养,我就用卫生纸把宝宝包起来。即便如此,这些微小的生命,像泥土一样,并没有放弃对生命的热爱,依然顽强的活着。这种笔法让他知道什么是慈悲。大悲是对我们的一种呼唤,让我们知道人生卑微渺小,人生艰难艰难,人性复杂深刻,世界陌生,难以改变。
从这个角度来看,刘对的同情不仅仅是一种故事创作手法,更是一种哲学思考、一种情怀、一种对美好世界的希望,一种对人与时代相处的历史眼光和人生感悟。
从1958年发表作品,到2018年近几年发表杂文、杂集,刘的文学创作延续了一系列作品。在舒,他自称为文学创作的马拉松运动员,认为文字,无论好坏,都可以作为一个切片来反映社会的变迁、世界的沧桑、文化的变迁和人性的永恒。
《被宽恕》一书中的17篇杂文,细读下来,记录了亲朋故友,但也能在细微之处感知时代变迁的吉祥羽毛。
《追忆似水年华》一文记述了1981年7月、巩留、宗璞、、刘·四人到河西走廊的旅行。在文字、微笑、人物之间,纵横交错的是朦胧诗、意识流、荒诞派、黑色幽默等西方文学流派与中国文学的碰撞与交流,这也是改革开放初期新老文坛趋同、文人相亲的一个缩影。
标题:[陇文化]长沟流月去无声——刘心武心中的爱与恕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