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王安石游褒禅山为何半途返回?或因巨石挡路(图)
本篇文章1515字,读完约4分钟
宝蟾美丽的风景
宝蟾山和华阳洞位于马鞍山市汉山县以北7公里处,占地约20公里。他们因王安石的《宝蟾之旅》而闻名海内外,《宝蟾之旅》被列为中学生必读的典范。宝蟾山一直是佛教徒的聚集地。在这片古老的寒山土地上,宝蟾山和华阳洞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
王安石很后悔
宝蟾山华阳洞因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著名散文《宝蟾之旅》而闻名于世。华阳洞有一个刻有全文的碑廊。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公元1054年7月,王安石任周树(今安徽潜山县)三年期满,在回家探亲的路上路过此地。当时王安石和他的两个朋友、两个弟弟一起出山,但当他们探索洞穴时,他们没有完成旅程就走出了洞穴。所以王安石很后悔,写了这篇感情很深的文章。
《宝蟾之旅》全文只有500多字,短小精悍,布局曲折,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文章虽然是游记,但重点是游览后的感受,揭示了学习的严谨性很重要,做事要有创新的勇气,遇到问题要有恒心。正是这份游记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多年来一直被选为高中语文教材。香港、澳门和台湾也将这篇文章作为中学生的必读模式。
你为什么不继续
去宝蟾旅行是家喻户晓的事情,但人们很少知道王安石到达华阳洞后为什么没有继续旅行。据寒山旅游部门介绍,华阳洞以其独特的文化景观最为著名,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中国研究的四宝,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入洞时,有一间豁然开朗的大殿,名为会步殿,就是王安石一行人拿着火把从后洞走进这里时,其中一人说:“不要生火,一切照做。”他们必须一起出洞。离开山洞后,王安石感到非常遗憾。同年7月,他以回忆的形式写出了著名的名著《宝蟾之旅》。还有四个字,龚景回回部,是公元1200年后人怀着对王安石的崇敬,沿着当年王安石走过的路重游而写的。它有800多年的历史。
当一行人来到龚景布布堂时,他们感受到了宰相王安石再也走不动的真正原因。它不仅害怕火炬熄灭,还害怕在龚景·布布的入口处有一块大石头。到现在,人不弯腰都进不去。这个洞离地面只有60厘米高,大约一米宽。即使孩子进去,也需要猫绕着腰走才能进去。如果一个成年人进入这样一个小洞,他必须抓住石头,靠在地上才能进入。我想当时被判刑的王安石是不会低着头侧着身子回到这个洞里的。
华阳洞是王安石的手笔
华阳洞有一座小石桥,叫怀仙桥,意为纪念立志改革的王安石。在洞口的右边,有一块刻有华阳洞三个大字的石碑。据寒山旅游局介绍,这是王安石的笔迹,是从王安石的故乡江西临川王安石纪念馆拓印的。字体是行书,浑厚美观。洞口上方生长着天然的绿檀木,是宝蟾山的奇观之一。这种绿檀树的树皮是制作宣纸的主要原料。目前,中国只有三种野生天然绿檀林,宝蟾山就是其中之一。
据汉山旅游局介绍,宝蟾山与华阳洞相连,现已成为马鞍山著名的旅游景点。
环
宝蟾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
据寒山文物局介绍,寒山宝蟾佛寺最早建于唐贞观年间,其创始人是唐朝的佛教高僧包惠。他和的国师是昆嵛人,在此游历。见山深景色宜人,似灵山仙境,盖屋筑寺于此。之后宋代僧人扩建寺庙,南宋清远时期赞美禅寺的香火逐渐兴盛。明朝永乐年间,佛教寺院1000多座,僧人近1000人,达到顶峰。在原赞美寺不远处,还有一座赞美山塔和一座小山坡塔,是砖石建筑,高20多米。该塔建于宋元峰3年,文革时被叛军用炸药炸毁。在文物普查中,县文物部门收集了附近农民从大佛塔地宫挖出的3幅青铜菩萨像和2个银果盒,其中一个装有包惠大师的7件五色佛教文物。
宝蟾山是几座山峰的总称。东有灵芝山,西有敖峪岭,北有云峰、宛尔岭等。这些山峰被一座馒头形的小山包围着,这就是宝蟾山。王安石在《宝蟾之旅》开头写道:山又叫华山,对屠的赞美始于其址,但卒葬之,故后称赞禅。这就是宝蟾山名字的由来。苏勇
标题:[陇文化]王安石游褒禅山为何半途返回?或因巨石挡路(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