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我的粮食情结
本篇文章1500字,读完约4分钟
面包是生命的支柱。自古以来,民族的生存、战争的胜负和权利的更替都离不开食物,食物是人类生命的源泉。
或许是对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精神的崇敬,或许是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或许是从小捡麦穗长大的原因。我对食物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我忘不了小时候到处瞎搞阶级斗争,打土地,打富人,打反,打坏人,打右派。另外,我的家乡是一个寒冷潮湿的山区,亩产量很低。靠父母挣工作分很难维持生活。口粮主要是玉米。早上玉米面搅,下午玉米面拌汤。上学的时候总是吃一锅玉米面,一年很少吃白馒头。如果我看到别人吃白面包,那时候的我对政治和社会都不是很了解,但我永远忘不了饿的滋味。我心目中的天堂是田地可以多产粮食,每天有白面吃。父亲不再因为多产食物而早起,母亲也不再因为锅里没有食物而担心白发。美食是我向往的世界,已经成为我心中的第一个结。
后来参加工作,吃了御膳,但家里的饭菜似乎从来都不丰盛。绿黄不相逢的时候,我总是把省下来的粮票买成面粉带回家补生计。后来在乡镇工作了近20年。我在那里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农村。背对着黄土辛勤耕耘土地生产粮食的农民成为我结交的主要对象和密友,让我更加意识到农村的艰辛和农民的艰辛。一年四季,它来了风,去了雨,泡在泥里,它眼巴巴地盼着收割庄稼,交公粮,换几块钱,给孩子交学费,给田里买肥料,给老人加几件冬装,或者给儿子收个彩礼。但当时国家穷,经济困难,粮食紧缺,公粮收购任务繁重。看到农民拉着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的粮食,带着干粮,开了几十里路,排了一天的队去交粮,我会有一种凄凉和悲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家庭有多余的食物:他们不再担心吃饭。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把农业、农民和农村放在首位,取消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和中小学生学杂费,并拨出专项资金向农民发放粮食直接补贴和农业机械补贴。最可喜的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发展现代农业七大规划的首位,这必将对未来的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对国家的祝福,对人民的祝福。但是看到很多人不爱惜食物,浪费食物,觉得这是在破坏厉行节约的传统美德,就觉得很气愤。我非常尊重食物。我家至今保持着节约食物的习惯。不管是一粒米掉在餐桌上,还是一片馒头渣掉在地上,我都会捡起来,有节制地喂入口中,我吃过的饭碗总是干净的。我深知食物的珍贵,也知道人是吃着五谷杂粮长大的,会依靠五谷杂粮来维持生命,世世代代生存下去。正是这种难以割舍的食物情结,让我对食物格外关注。
不知道是我的难念情结触动了上帝,还是一个偶然的巧合。我在难吃的食物上系了一个难吃的按钮。2005年从基层乡镇调到县城,被任命为县粮食局副局长,让我对粮食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有了更多的感情。令人难忘的是,当我第一次走进粮食局的大门,看到洁白美丽的办公墙上醒目的七个大字“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我非常激动,对自己的工作深感荣幸和自豪。特别是当我踏入干净明亮的装满食物的仓库,看到同事们朴实的外表和真诚的眼神,我觉得我真的找到了自己的港湾,这个港湾与食物息息相关。
时光飞逝,时光飞逝。三年过去了,但我对食物的执念,对食物的热爱和情结越来越强烈。无私无畏,对食物的热爱,来源于我对食物的情结。我将沿着这条充满艰辛、快乐、幸福和希望的漫长而短暂的道路前进。希望祖国繁荣昌盛,粮食兴旺发达,食品工业更加辉煌。我希望在联合国敲响“世界粮食危机”警钟的今天,粮食问题不再是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我希望由土地、麦穗、齿轮和天安门门塔组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会更亮。希望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上会有更多的金黄色...
标题:[陇文化]我的粮食情结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文摘:“吃食堂”往事
下一篇:[陇文化]食尚·主义:玉米也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