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孔融让梨”与“孔子责贡”
本篇文章1109字,读完约3分钟
一位老组织工作者,退休后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做了一辈子组织工作,最麻烦的是干部调整,最对不起的是那些“老实人”。问为什么,回答:每当一个干部当选,难免有人递纸条,打招呼,甚至上门要,争,闹,势不可挡,就是挠头;“老实人”不跑不送,埋头种树就是了,有时候还得跟他们说要学孔融的“让梨”,意思是对不起。这样的感情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一个“梨”,对故事的诠释。一个“让”字,闪耀千年。放任是一种美德。不仅孔融让梨,鲍推荐管仲,许光达要求降低爵位,季羡林更辞去“国宝、大师、大师”之职,放弃权势、名利,留下嘉德、京杭。琴就是文明。“听天由命之心,礼毕”,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不排队,摆摊让开盲道,涉水减速,体现市民素质,考验社会文明。让,还是智慧。“退一步,开阔空的眼界”,让人们顺其自然。现实中有很多小摩擦,因为斤斤计较,互相退让,激化矛盾。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战役,因为互相了解,互相迁就,可以化为玉帛。
“让”字,体现了人生的感悟、包容、境界,一直被“老实人”所重视和追求。但并不是所有的“让”都值得称赞。大国觊觎,外敌入侵,割让一寸土地都是民族罪人。乌合之众强,欺软怕硬,懦弱隐忍只会纵容邪恶。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如果不讲原则,一味要求“老实人”放弃,也会助长不正之风,危害事业发展。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党员干部愿意做“老实人”。他们重视事业,忽视名利,忽视个人得失,凡事讲求风格,践行“让”字。但是,他们的“退让”不应该是某些人利用机会谋取私利的便利,不应该是“潜规则”得以执行、正义受损的助推器。
现实中,一些“老实人”“让位”的原因并不是信服和愿意,更多的是出于无奈。而且因为“诚实”,即使是合理的要求和正当的利益,也担心别人批评自己的修养,质疑自己的人品,只好忍气吞声,“屈服”,而不是为正义而辩。
所以一定不能一概而论“让”,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对于失去“自我”而有利于大局、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和谐的人,要大力提倡;对于破坏公平正义、压制创业激情、助长腐败的人,要坚决批评和纠正。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孔子的一个轶事:很多鲁人沦为别国的奴隶,鲁宣布,凡是为救同胞付出代价的人,都可以得到国库的补偿,甚至奖励。子贡赎了一部分鲁人,却不肯赔偿。孔子非但没有赞扬弟子的行为,反而指责他们,说他虽然树立了自己的道德标杆,却消除了更多人的救世热情。因为大部分人没有自贡有钱,所以承担不起高额的赎买成本。
任人唯贤的前提和关键是德才兼备。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尽最大努力捍卫选人用人的“公平”,远比一味鼓吹“退让”积极。我们不仅需要“孔融使梨”的胸怀,更需要“孔子责贡”的气魄。
标题:[陇文化]“孔融让梨”与“孔子责贡”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