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饶宗颐:一生好学终成通儒
本篇文章4541字,读完约11分钟
4月20日,云开春明。93岁的饶宗颐教授在香港欢乐谷景酒店为深圳读书月写下贺词:“十年奖学金”。
今年11月是深圳第十个读书月,组委会推出了“读书月回访往届重要嘉宾”系列活动。郑教授是第一个接受采访的客人。本报与组委会执行副秘书长尹昌龙、办公室执行副主任何春华共同拜访了饶宗颐教授。饶先生稳重、机智、充满活力。他穿着深红色双排扣长袍,戴着围巾,因为他感冒痊愈了。尹昌龙和何春华向他解释了他们的意图,饶先生非常高兴地说:“2001年,深圳阅读月开设了第一个阅读论坛,我是第一个就中国学术和人文传统发表演讲的客人。当时我也是深圳大学的教授,所以得到了这个机会。转眼间,深圳读书月已经举办了10届。两天后是世界读书日,是所有读者的节日。我祝贺所有的读者,希望大家继续自己的学习生涯。”
饶先生的话朴实中有威严。读书的确是一种职业,学者的职业,社会公益事业。深圳读书月是最好的诠释。深圳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0年,深圳率先在全国开展读书月,10年来不断推广,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读书高潮。如今,读书月不仅成为深圳市民普遍认可的文化品牌,而且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全国各地的阅读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编者按]
深圳读书月即将走过十年。十年来,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登上读书月论坛,带来了醇香典雅的书籍。恰逢“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今年的深圳读书月在这一天提前启动了五项主题活动,第一项是“深圳读书月往届重要嘉宾系列回访”。
这一系列回访,旨在搜寻近十年来,从4月到11月,参与深圳读书月活动的国内外重要专家学者,与读者一起重温大家的心声,探寻他们参与深圳读书月活动前后的故事与回忆,倾听他们对深圳读书月第二个“十年”的由衷建议。
今天《文化广场》是第一次采访深圳阅读月特约顾问、深圳阅读论坛嘉宾、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其他采访会陆续发表。
变得依恋深圳十年
尹昌龙代表阅读月组委会感谢饶宗颐教授对深圳阅读月活动的支持。他说,饶先生与深圳有缘,这也是深圳市民和普通读者的福气。他还转达了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对饶的问候。
今年1月16日,“敦煌——饶宗颐敦煌艺术展”在深圳美术馆开幕。展览由深圳市文化局、香港艺术发展局及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博物馆合办。93岁的饶宗颐教授专程从香港赶来参加展览。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庄,深圳市老领导、李友烈等出席了开幕式。令饶先生高兴的是,展览还吸引了大批深圳学者、专家和普通市民前来参观大师的作品。
本次展览全面展示了饶宗颐教授在敦煌研究方面的学术和艺术成就。展出了敦煌彩画、敦煌白画、敦煌风景、敦煌经书、敦煌简牍等80多件宋宗义教授的书画作品,每一件作品风格丰富,意义非凡。为了表达对深圳各界的感谢,饶先生特地将自己的两件作品捐赠给深圳永久收藏馆。
王京生专门为展览写了序言,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他说,饶宗颐教授应邀在首届深圳阅读论坛上致开幕词,饶宗颐教授此次在深圳举办敦煌艺术展,将进一步推动深港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今天全面加强深港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和香港是一家人,饶宗颐教授和深圳有着同样深厚的缘分。深圳大学成立时,聘请他为名誉教授。
2001年11月10日,深圳阅读月开启首个阅读论坛。饶宗颐教授作为第一位嘉宾,就中国学术和人文传统作了深入的演讲。400多名深圳市民第一次见证了大师的风采,聆听了大师的声音,受益匪浅,比如春风。
饶先生对中国的深刻研究可以从他的演讲中看出。饶认为,欧洲讲人文传统是在人类发现之后。中国的人文传统可以追溯到“文”一词,比西方早一千年。他说,中国人很早就建立了伦理观念,开始祭祀祖先。中国文化是靠祖先的观念来维系的,形成了一个圈,延续了几千年。不幸的是,这也阻碍了我们与其他宗教和文化打交道。
饶先生说“人道”二字颠倒为“文人”,周代青铜器上的文人不是指写文章的人,而是指道德最高的人。我们古人高度赞扬这种有道德力量,特立独行的人。《易经》中说“文明是目的,人性是目的”。中国有悠久的人文传统。在中国,“人道”不同于“天文”、“神笔”,最重要的是世间的道德。“仁义”是中国人文传统的最高点。饶认为,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文化上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文传统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值得中国人乃至全世界认真思考。
饶先生的访问和讲话,将深圳阅读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饶先生的命运和《深圳商报》一样。2001年,作为首届读书月阅读论坛的开幕嘉宾,他在《深圳商报》国际会议厅发表了关于中国学术与人文传统的演讲。2007年8月,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开设“岭南风花录”专栏。作为采访嘉宾,饶先生愉快地写下了专栏标题。《岭南风华录》介绍广东现当代文化名人,充分展示岭南文化风貌。告诉饶先生,这个专栏到目前为止已经发表了近40篇文章。饶先生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他说近代岭南人多,这个专栏很好。他希望继续做下去,越来越好。
一生好学,一生终儒
饶先生知道我们是来过读书月的,他特意向组委会代表赠送了两份资料:一份是最新出版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简报》,一份是今年2月出版的《堂上选诗随笔》。全国古籍规划领导小组是最高权威的学术机构。1981年开始设立顾问,饶先生当时也在其中。饶先生告诉我们,新一届古籍规划领导小组的人员刚刚调整完毕,他仍然是小组的顾问,这也是他在国内学术界最看重的头衔之一。据悉,在80年代,这个群体有40多名顾问,但现在大部分都死了,名单上只有10名左右的顾问。饶先生自嘲:“我现在越来越老了,我太老了。”《书经》曾云:“值此大会之际,人人皆老。”我觉得饶先生越老越值钱。赵松原、刘孟頫、陈巍主编、黄山书店出版的《诗选》是国内关于饶宗颐先生的最新著作。
饶宗颐先生于1917年8月9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现潮州市)。他的父亲饶毅是一家银行的老板,也是当地著名的学者。他研究过佛教、典籍和历史,著有《佛国札记》、《汉儒案例》和《王右军年谱》。饶的楼藏书十余万册,是当时粤东最著名的图书馆。饶宗颐出生时,父亲希望他向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学习,所以取名宗彝。周敦颐在庐山创办了濂溪书院,所以宋徽宗也叫伯廉。
宗井杰一生热爱书籍,他不能出版他的书。他既是一个藏书家,也是一个“用书者”。1935年,年仅18岁的饶宗颐受聘于广东省第四中学学历的国立中山大学广东同治博物馆,开始编纂其父遗《潮州文艺志》,并于1935年、1936年在《岭南学报》连载。1946年至1949年,饶宗颐担任主编,重建《潮州志》。地方志和上述艺术文化志是用新材料、新风格、新方法编纂的,被视为“地方志史上的里程碑”。除两部志外,饶还著有《潮州第一志》、《汉江流域史前遗址及其文化》、《潮州志》等。,这使他成为“潮州学”的先驱。
抗战开始后,中山大学西迁云南澄江,饶宗颐因病留港,从而依附于香港。1939年至1941年,饶宗颐协助编纂《全清词钞》,并为王主编的《中山大辞典》作出贡献。认识叶恭绰是饶宗颐人生的新起点,也是他认识清词的起点。1952年至1968年,他在香港大学任教期间,曾回到唐宋,深入研究词,出版《词集考》,并与他人合编《词乐丛书》。《词集考》是第一部用目录学和版本学研究词的书,对后世研究者有很大启发,30年后由北京中华书局重印。
饶说,对近代香港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号召大批知识分子来港,使中国文化在香港代代相传,蓬勃发展,开拓了香港特有的中国文化传统。在HKU图书馆门口,有一副叶恭绰写的对联,“高楼风雨,南海衣装”,这是一个极好的总结。
饶研究领域广泛,如古代文献学、敦煌学、考古学、金石学、史学、古典文学、词学、音乐史、美术史、中印关系史、宗教史、楚辞、目录学、地方志等。他出版了80多种专著。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博物馆的郑维明博士告诉我,台湾版的饶宗颐20世纪学术文集是王先生近百年学术成就的一个很好的总结。这本文集的简写版将于近期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郑维明说,饶先生还是坚持每天看书,习惯是同时看几本相关的书。饶先生的知识如此之深,以至于他的书很难让读者阅读。但他也有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辽宁教育出版社的《文化之旅》、深圳海天出版社的《春晖集》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找阅读。
居沙成塔嘉惠学者
20日下午,我拜会了饶宗颐先生,走进香港大学,参观了饶宗颐学术馆,感受了书香和春天的气息。
在崇义书院博物馆的门外,立着一副木刻对联,上面写着龚尧的“慈悲”和“习社”。此联摘自《心经》,字体和材质同大屿山心经竹林。
行政助理高敏仪女士和助理研究主任林开心女士介绍了学院图书馆的情况。学院图书馆成立于2003年,是香港大学管理的研究机构,也是私人使用的藏书大楼。高校图书馆主要包括研究和展览两大功能。学术博物馆研究部主任郑维明博士表示,博物馆的学术工作重点是研究饶先生的学术成果,整理出版饶先生的相关学术藏品和书画作品。邓熊伟先生是学院博物馆的艺术协调员。整个学术博物馆也分为两部分:几个明亮的房间被用作展厅,展示龚尧捐赠的书画;博物馆里有更多的房间用于收藏和研究。
除了在学术博物馆长期展出外,他们还定期举办主题展览,从不同角度展示龚尧的艺术成就,并促进与世界各地艺术家的交流。近两年来,学院博物馆在加拿大和北京、广州、东莞、深圳联合举办了几次大型展览。
最感兴趣的是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文选馆的藏书”就是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学院图书馆约有9个藏书室,总藏书约5万册。sung i Jao教授将他的大部分个人书籍捐赠给了学术图书馆,以便学术图书馆的研究人员和图书馆外的学者可以使用它们进行研究。学术图书馆正在对饶教授捐赠的图书、博物、各种文献进行整理、清理、消毒、修复。学术收藏按饶的学术范畴分类,如、敦煌学、古文字学等。
据报道,博物馆里大约有700种古籍,其中大约有100种罕见的古籍。为此,图书馆设有“特藏室”,收藏饶先生捐赠的古籍善本和绘画艺术作品。专用收集室24小时恒温恒湿,配有两把锁,需要两名工作人员同时在场才能开启。
学院图书馆还有两个文献室——“宗义教授数据库”和“水原秦创姜维两代文献室”。“宗义教授数据库”主要收集宗义教授作品的各种版本,以及笔记、手稿、信件、勋章、证书、照片、音像资料等相关文物,收藏1000余件。此外,博物馆开始从社会上收集关于宗义先生的文物。水原·秦创和水原·姜维是日本学者的两代人。他的父亲秦闯是饶先生的朋友,他的儿子姜维是饶先生的学生。2006年底,水原姜维教授向崇义艺术博物馆捐赠了350多本书(包括34本古籍)和140多件艺术品。林开心女士介绍说,现在国内外仍有很多像水原父子一样的学者自愿向崇义书院捐赠图书,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荣誉。所以,学院图书馆的每个房间都堆满了书,整理工作还在进行中。
林开心向我们介绍说,大学图书馆的书库向全世界的学者开放。但是,由于还处于整理阶段,图书不能外借。
除了的崇礼堂外,饶先生的故乡潮州也有一个崇礼堂。深圳有学者建议,深圳也应该设立一个宗义先生的学术博物馆或类似的学术研究机构,并向公众开放。尹昌龙告诉我,他认为这个建议很有价值,深圳有关方面应该进行调查论证。
标题:[陇文化]饶宗颐:一生好学终成通儒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