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翻译家:中国文学在德不畅销
本篇文章819字,读完约2分钟
德国的中国文学基本没有畅销小说,中国的书很难成为畅销书。在2007年世博会“蓝沙发”中德作家交流活动上,德国翻译家乌尔里希·科茨和著名作家阎连科探讨了中国文学在德国的现状及成因。
我把王朔的《我是你父亲》、《它看起来很美》、余华的《兄弟》、《活着》和王蒙的书翻译给了对中国文化非常了解的德国汉学家科茨,他刚刚翻译了阎连科的小说。科茨说:“到目前为止,中国文学作品在德国的翻译并不理想,许多作家的作品还没有介绍给德国读者。“而且过去翻译介绍的书很少有特别受德国人追捧的。科茨本人非常喜欢鲁迅的书,受到德国文学界的高度赞扬和汉学家的高度重视,但他也承认普通人不喜欢读,包括中国名著《红楼梦》。但是,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余华等的书。被翻译成文学书籍而不是畅销书。
科茨遗憾地说:“余华的书是中国最畅销的书,哥哥卖得很好。但在德国,我把余华的《活着》翻译成德语,但在我看来不会超过四五千的销量。这在德国挺好的,但还是要赔钱。”
阎连科认为,这主要是中德文化差异造成的。德国人对中国文化还缺乏了解,翻译也是个问题。科茨同意他的观点,德国人更喜欢故事性强的小说。“越不喜欢越好,但越好。很多中国作家似乎更注重空间。”然而,由于汉字的语言特点和丰富内涵,中国作家作品的德语翻译越来越长。在中国,一本小说有300多页,但翻译成德语就变成了600页,而德国读者不想看300多页的小说。此外,中国每年出版的新小说约有800至1000部,“在德国从事中文研究和翻译的人可能只有15人左右。怎样才能看完那1000部作品?连100种都做不完。”所以选择推荐标准是个问题。
当被问及德国作家雅各布·海因对德国中国文学的看法时,他说:“德国对远东文学非常感兴趣,但这种兴趣经常被贴上标签。比如这个标签就是一个故事,你需要有一些神秘的色彩或者一些爱的色彩。当然,德国对中国的兴趣也与日俱增。德国人会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中国。当然,这个过程相对缓慢,但已经开始了。”(李姣)
标题:[陇文化]翻译家:中国文学在德不畅销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封面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