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兰州市文学作品选】包兰线
本篇文章1419字,读完约4分钟
1988年,我们决定去兰州。我丈夫二十出头,是个小伙子。一个春日的傍晚,我们从河套踏上宝蓝线,憧憬着边塞诗和《读者文摘》。我们全家浩浩荡荡去了兰州,两张票,三个人,肚子里还有个宝宝。一天一夜的慢车,一辆辆绿色的皮车,从未离开过黄河。沿河而上,进入绿色的白石。当一条河劈开两座山时,你可以看到皋兰的状态,它在水的中间。
兰州,一条河,很多桥,生活浪漫,节奏慢。站在黄河边,看着水往下流,下面是我的家乡河套平原。因为黄河,我从来没有对兰州感到陌生。
在这里,我迎来了我的孩子的诞生。在妇幼保健院七里河,北面几百米就是黄河,河边有卖水果的,喊巴黎巴黎(巴厘岛)。吃这种异国水果,攒够了生宝宝的力气。护士把我的孩子抱在怀里,我们看着对方不厌其烦,但我们有点害羞。我把小家伙抱在怀里,背在脊背上,期待他长大,坚强。
我对兰州的感情好像是先结婚后恋爱,不是一见钟情,而是天长地久。我实在搞不懂兰州的方言。世界上怎么会有人这么说话?当语气转了又转,出乎意料的转了个弯。前后鼻音正好相反。它任性而反抗。很长一段时间,听兰州话,肠子被扯啊扯。我开始是教师,后来做编辑。从七里河到城关区,如果能沿着滨江路走,就不走别的路了。如果我能吃牛肉面,我就不吃其他面了。七八年后,我去学校接孩子。我听到他和他的同学说兰州话,甚至把他的嘴和舌头弄得怪怪的。我家孩子是兰州宝宝!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出门几天就想回兰州。一进兰州就闻到了塞皮的味道,脸颊上喷着口水。好像从那一刻起,我就无缘无故的过了桑干河,却想起了冰州是我的故乡。兰州和河套,两个家乡,分不清哪个更轻哪个更近哪个更远。
我快到了生命的尽头,孩子身材匀称,似乎让我想起了当初的初衷。世纪之交,写了第一部小说《梦葡萄》,在兰州突然遇到了理想。2004年开始酝酿小说《河套平原》。五年间往返宝蓝线50多次。再深入河套,才知道一个人,尤其是作家,一定要有第二故乡。只有拉开距离,你才能知道这个地方的独特性,如果你被它困住了,你就会习惯它。也就是说,我在兰州一转身,看到了河套的真面目。
特别想说河套的女人,头发没有兰州女人那么细。在农业时代,女人注定是男人。感谢黄河的养育,他们的脸很美。因为长期劳动,我身体强壮,精力旺盛。除了春小麦,河套还有一种很有名的植物。当地人叫它糖藤,就是甜菜。用河套话来说,唐就是傻,傻,豪爽,直率。糖藤果实巨大、坚实、铿锵,与唐寅不谋而合。所以河套人管这种女人叫糖藤!虽然我只在河套生活了20年,但是从根上长出来的东西根本改变不了原来的状态。我几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糖藤,轻率、无脑、直言不讳、诚实。巧合的是我把河套平原写成了真实的表演。
兰州的水车嘎嘎响,我也有半百多岁了。我已经成为一个地道的兰州女人了。去市场买菜,我说:红萝卜。除了看黄河,我还喜欢在阳台上晒太阳。看到地板上有痕迹,就起来擦地板。我也爱我的拖把,我爱拖把下的生活。其实我就需要这些。
一大早,我在北滩看黄河。黄河水的颜色、粗细、翻滚方式,看起来就像河套的一壶奶茶。回到家,煮了一壶奶茶,看起来像一条黄河。兰州在黄河上游,河套平原在黄河中上游,我家在黄河。我站在荒野上,肩上扛着一根扁担,一头兰州,一头河套。我迟早会从兰州回来,就像几十年前从河套平原出发去兰州一样,在回程中度过了美好的一生。我经过了白银、青铜峡、银川、磴口、何琳、乌拉特前旗,慢慢来,不用再担心了。老家亲戚会觉得写河套平原的兰州口音的女人回来了。
标题:[陇文化]【兰州市文学作品选】包兰线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百花】歌声如河
下一篇:[陇文化]【散文】装满爱的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