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陇原古迹影像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地湾遗址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招牌。
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我省秦安县东北45公里的五营乡邵甸村东侧。位于呼伦河支流清水河南岸二、三级阶地及相连的缓坡上,总面积275万平方米。
1988年1月,大地湾遗址被国务院宣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被指定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地湾遗址是1958年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的。从1978年到1984年,甘肃省文物考古队进行了7年的考古发掘,并于1995年、2006年和2008年进行了补充发掘。大地湾考古发掘出陶、石、玉、骨、角、蚌等文物近万件,发掘遗址241处,厨房遗址104处,灰坑、窖321处,窑址35处,墓葬70座,壕沟9条。
这不仅是甘肃考古中规模最大、成果最丰硕的田野工作,而且在规模、文物丰富程度和研究价值等方面都超过了著名的Xi半坡遗址。
大地湾考古出土了一万七千多块动物骨骼。据专家鉴定,仅哺乳动物就有7目15科28属28种。其中,苏门溪、苏门岭是目前生活在南方的动物,其他动物如猕猴、棕熊、老虎、豹子、大象等也在当地消失了。这说明史前时期的当地气候与秦岭以南相似,生态环境优越多样,既适合原始农业的发展,又提供了
大地湾遗址的史前遗迹包含五个文化时期,按碳14年计算,约为7800-4800年,自上而下跨越约3000年。
第一阶段是大地湾文化,距今7800-7300年。它是渭河流域迄今为止最早的新石器文化,是我国新石器考古的重要发现。
第二个时期是仰韶文化早期,距今6500年至5900年。甘肃仰韶文化的发掘始于大地湾,那里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原始氏族村落,堪称龙源第一村。以广场为中心,房屋呈扇形分布,四周是壕沟,平面是向心封闭的格局,呈现出原始生活的神奇画面。这一时期,出土了一批彩色陶器,其中有许多艺术珍品,如一系列有趣的鱼图案锅,以及造型、雕塑和绘画和谐结合的床头柜。这一时期在发掘面积、遗存内容和学术研究价值上可与著名的Xi安半坡和临潼江寨相媲美。
第三个时期是仰韶文化的中期,距今5900-5600年。彩陶艺术达到了顶峰阶段。明快的线条,无尽的图案,造型与绘画的完美结合,都体现了原主人高超的技艺和对生活的热爱。它的发现初步确立了甘肃仰韶文化中期的定义标准,拓展了仰韶文化中期的研究时期,为探索仰韶文化早、中、晚期的演变过程以及西北史前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第四期是仰韶文化晚期,距今5500年至4900年。此时由于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聚落迅速扩展到整个遗址,山坡中轴线分布着几座大型的厅堂式建筑,周围都是密集的部落或宗族。其中以f901为代表的大型建筑占地420平方米,其生活面是由新疆石材和砂岩混凝土形成的现代水泥状地面。它有一个主室和一个侧室,还有一个后室和门前的附属建筑。它的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结构之复杂,做工之精湛,都是中国史前建筑所独有的。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的聚落,成为当时清水河沿岸部落的中心。这是目前中国考古发现中一个独特的聚落。
第五个时期是常山下层文化,距今4900年至4800年。这是仰韶文化向齐家文化过渡的遗存。这种遗迹在渭河流域首次发现,沿清水河和秦安县也发现了一批类似遗址。它的发现为探索仰韶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该地区齐家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新鲜的信息。
大地湾遗址及其现有的地理环境不仅基本保持了由毛良和河流组成的史前生态环境的完整原始地形,而且还在渭河流域分布着原始聚落的遗迹,在新石器时代持续发展了约3000年,揭示了聚落阶段发展的完整性,反映了这3000年间聚落选址有一个从低到高的持续活动过程。它是中国史前史的一个罕见的例子,在史前聚落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是中国的文化遗产
大地湾遗址文化内涵丰富,贯穿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它的发现不仅为建立史前文化的空时间框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而且为甘肃史前考古建立了一个断代尺度,确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发展序列。也在西北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上取得了突破,为中国史前史的重建增添了宝贵的资料。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李小龙报
标题:[陇文化]【陇原古迹影像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地湾遗址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