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百花】梦想成真
本篇文章1817字,读完约5分钟
早上在长城最好的关口嘉峪关,下午到了遥远而神圣的首都北京。四十年前把它放在一边是不可想象的。
这种梦感更多的是由于新闻梦和文字梦的实现。小时候在秦岭深处的老家商州寨沟做梦都没想到。但这几十年追逐文字和新闻的旅程,真的和我坐在家乡山坡上看连环画的童年有关。
当年,书籍对于秦岭深处农民家庭的孩子来说是一件稀罕的东西。哥哥姐姐走几里山路进城,花几毛钱给我带回来一本绘本,会让我欣喜若狂。他们甚至可以在没有任何条件的情况下长期支配我。没想到的是,培养我对阅读的兴趣和对文字世界的向往的,正是那一张张纸温的连环画,莫名其妙地为我以后的事业铺好了路。
改革开放之初,刚读完中学最后一年。我经常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电台的报道。请听这个站写的时事通讯。听着承包生产到户等新鲜事物的现场采访,我总是在脑子里想象着,公平、阳光、正直、充满活力、走遍全国、需要哪里就有身材是什么样子。这种对事业的憧憬,更坚定了我走出秦岭、走出大山的决心。有了这个理想,穿着凉鞋和布鞋,走三十多里山路去学习,不觉得累,不觉得苦。
高中毕业后,我去部队当兵。我经常模仿我在高中收音机里听到的格式,写一些报道,发表在猪圈外的墙上和公司的板报上。在板报上,在墙上的每一份稿子面前,我都会自豪地写上“这块板,这堵墙”几个字。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后来写新闻报道的雏形,也是一场梦。退伍后来到长城脚下的嘉峪关工作,梦想越来越近。为了实现自己的新闻梦,作为特约记者和特约代理,我总是关注那些别人很少接触的角落里最普通人的梦想。风雪末,我走近养老院里的老人;在清风明月的季节,我和殡仪馆的火化炉交谈。在严寒的冬天,我走近拖欠工资的农民家庭。就连被医院抢救的农民工,穿着皮夹克的五保户,都参与了我的写作。我用我的笔在报纸和电台上反映了他们的梦想。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通过书写普通劳动者的梦想,完成他们的劳动,我的梦想慢慢实现了。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全职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行业努力工作了30多年。我也间接或直接见证了中国报业铅火的打磨,光与电的锻造,跨越图书馆与云端的网络转型的飞跃。进入报业,成为专职记者后,用评论、新闻、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各种题材,对时代变迁、城乡发展进行了反思和描述。
我的修炼梦想就像老李对楼下生活的追求。40多年前,老李刚来这个城市的时候,在城市周围租了一间破旧的平房,靠街边小摊卖菜养活一家五口。当时还没有塑料大棚种植技术,人们冬天吃的绿叶蔬菜都是从南方长途运输过来的。戈壁的冬天,凌晨四点钟天还黑着。老李骑着三轮车,在黑暗中开着七八英里的石子路来到批发市场,抢着要独家新鲜的带冰块的蔬菜。一年四季,风雨无阻,他的大排档生意一直蒸蒸日上。当时每天早出晚归的老李夫妇,看着高楼上的灯光,想知道在那些高楼的某一层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房子。正是靠着夫妻俩的努力和拼搏,他们不仅养活了三个孩子读完了大学,还买了一套三房一厅的房子。大学毕业后,儿子在海南工作,用首付买了一套小一点的房子。老李第一个冬天去海南儿子那里过冬,回来这里避暑,这一年来来回回换了地方住。这是他们毕生努力的人生梦想!现在,老黎头在他家一楼的阳台前经营着一片菜地,每天都在照料那些幼苗,寻找着在农村种田的乐趣。在城里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菜地是多么幸福。
我的栽培梦,就像那个在楼前不远处的路口,从外地跑烧烤的老太太,看着家里人。老婆婆来自民勤,风沙侵蚀着她家的土地。她别无选择,只能把家搬到这里,靠她勤劳的摊位养活家人。虽然起得早,越来越贪黑,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寒风凛冽,老人却总是乐呵呵的,因为她的生活有了个开头。老太太的烧烤车换了好几次,从最早的敞篷三轮车到四轮电瓶车,再到现在的移动房车,一辆比一辆干净舒适。她说,通过卖烧烤,她已经让儿子读完大学,买了两套房子。在这个时代,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找到这个城市的耕耘土壤。
那天飞船升到0/,我在电视机前看直播。当宇航员手里拿着国旗走出机舱时,我不禁流下了眼泪。那是我们国家的飞行梦想实现的时刻,是很多代人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国梦路上最壮丽的景色。
改革开放为我们每个人实现梦想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每个地区和城市提供了强大的发展空间。任何人,任何阶层的人,只要有梦想,只要能坚持,奋斗,吃苦,总有一天会梦想成真。这也是中国梦的一个具体元素。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百花】梦想成真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美文】乡村烟火
下一篇:[陇文化]奶奶是个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