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台湾女作家陈淑瑶《流水账》:行到水穷处(图)
本篇文章1678字,读完约4分钟
《流水账》封面(大陆版最近由时代中文出版)
陈(照片由台湾雕版出版社提供)
有人说她的话像海上的花;也有人说她写的和《一千条有水的河,一千条有月的河》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大陆读者来说,“陈”这个名字可能有点陌生,所以他们不得不用一系列“形象”和“茹”的比较来介绍她。事实上,她在台湾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尤其是在新生代作家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早在1997年,她就凭借《女儿的井》一鸣惊人,获得中国时报文学奖小说奖。她的新书《流水账》延续了《女儿的井》的特色。“在价值观瓦解的时代,她写小说,对物质文明表现出潜移默化的审美反抗”。
近日,本报借《流水账》在出版之机,特邀董冶子女士采访台湾女作家陈。
《流水账》讲的是贫困村的穷人的生存
第一次在台湾某杂志《联合文学》别人的作品里看到你的名字。我只提了一下,但不知怎么就想起来了。也许是因为你的名字特别。再见是《铭文人生录》。相信封面上的你会让任何人难忘。真正看到你作品的是2009年墨印文学出版的《流水账》。多年来,方见证了大陆版。在台湾低调,在大陆知名度较低的陈,,背后有这样一个雅洁的名字,究竟是什么样的作家,或者说更有视角,什么样的人,写出了一本温润如水的书?
陈:哦,写作就像人,人就像写作。我的人和文章很通俗,很世俗。我现在在台北像乡下人一样生活。如果我回到海边的家乡,我将再次成为一座城市。我想让别人读我的散文,但我把心放在了小说上。矛盾,非常矛盾的人。
:你的作品叙述了澎湖的风土人情,来的慢如流水的一年。当你听到它时,你会感到被爱。现代人太浮躁,太浮躁,无法思考,已经逝去,留下的是飞速行进的灵魂。你是如何写出一部在纷乱的世界里几乎一尘不染的小说的?如何抵制写作的“长时间无聊”,花十年时间写书?
陈:别人说我写《流水账》花了十年。其实我不用内疚,但在精神和情感上肯定比这个大。本来想写两季的,最后只有七季,停在最美的秋天。如果故事里的人不无聊,我也不会无聊。
你为什么给小说取名《流水账》?书中的人似乎对“钱”有自己的信仰,甚至觉得自己在固执地守护着那些信仰。比如文章里有一段话“不讨饭,去暗欲问人东西,却不笑,一人一家,不交,不拉,避人望底,不谈很久以前的事。这个时候开始赚钱,慢慢攒,想买菜。你能把这些理解为“人情味就是学习”吗?他们特别“相信”?
陈:“流水账”有三层含义。起初,小学老师经常训练我们。“不要像流水账一样写日记。”每天就是吃饭睡觉;再者,是一声叹息,一个在铁营里奔跑的士兵;最后,它可以覆盖一切。人生就是一本账本。欠爱的人回报爱,欠泪的人回报泪。钱是一个数字,可以核算,可以计算。尤其是乡下人,在古代,把土豆一个个挖到泥里,挣一口饭吃。人生渺小,人的压力沉重,人们不禁感叹,钱是活着的,而不是人。《流水账》讲的是贫困村的穷人的生存问题。养人的看得起钱,什么时候拿房子是个学问的问题。
不要对文学期望太高
罗怡君对你小说的评价是“很像海上的花”。感觉《海上花》可能有很多因素。一个重要的因素可能是在文本中使用当地语言。比如你的小说里,闽南语用得很近。先说小说中的语言设定。
陈:《流水账》为了让不会说闽南语的读者看得懂,也为了生动地展现农民土生土长的优秀方言,《流水账》既要音译,也要意译。请读者见谅。这个部分我已经握了很久了。
马来西亚有个作家叫李子书,她曾经说过,这几年港台的小说,能让她记忆犹新的就是《流水账》。能否谈一谈台湾、马来西亚等华语地区纯文学发展的“出路”,尤其是中年轻一代的文学创作者?
陈: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是作家。我们应该坚持文学,但不要对文学期望过高。
:在你写作的过程中,有哪些前辈或同行的作品对你影响很大?
陈::《红楼梦》《老人与海》《百年孤独》我都哭过。另一个不能说,我在为她哭泣。
:你之前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地方题材和澎湖为背景。你以后的作品还会继续描写人地深情,回忆和依恋澎湖吗?接下来的创意计划是什么?
陈:《流水账》可以作为一个分水岭,然后我会创作更多的都市题材。至于我的故土,十年又是一片“故土”,收集她的故事不会停止。
标题:[陇文化]台湾女作家陈淑瑶《流水账》:行到水穷处(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