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宋朝官二代被唤作“衙内”:没有群体性腐化现象

[陇文化]宋朝官二代被唤作“衙内”:没有群体性腐化现象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2-08 08:12:01 阅读:

本篇文章1066字,读完约3分钟

当人们谈论古代第二代官员时,他们必须首先想到高衙内。拜《水浒传》所赐,施耐庵笔下臭名昭著的高衙内成了宋朝第二代官员的典型象征,甚至现代人都认为宋朝盛产这种恶衙内。

符号属于符号。毕竟,说书人无法还原历史真相。高衙内在历史上从未存在过。出于习惯,宋人把官员的儿子称为衙内,只是的孙和公子,并不专指骄横的二代官员。

宋代儒学兴盛,读书一直是第二代官员的主题。宋代141位宰相中,第二代官员出身的有62位,其中进士出身的有53位,占85%,祖辈出身的只有9位。从这个统计中也可以看出,宋代第二代官员的比例始终不如普通人,而且大多数第二代官员都是科举提拔的。

不过总体来说,宋朝的第二代官员至少不比其他任何时代差。比起元朝旧臣子弟,他们有世袭官职的特权,权贵之家甚至可以杀人不偿命;清末八旗子弟几乎成了闲人和游手好闲的代名词。宋代没有发现第二代官员的群体腐败。而且宋朝克制二代官员的时候,至少内外兼修,如果不是最难能可贵的话。约束机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道德和习俗的软约束,另一种是法律和制度的硬约束。

[陇文化]宋朝官二代被唤作“衙内”:没有群体性腐化现象

宋代士大夫家庭非常重视培养子女的品行。中国的宗法制度在宋代有着显著的繁荣时期。宋代士大夫的家训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非常重视家庭成员的道德教育,包括警告官员的子女不要傲慢。宋代士大夫重视家训,并非没有道理。一个深刻的历史背景是汉唐时期,门法氏族在宋代消失,政治不再由氏族垄断。而是以科举的形式向全民开放,不求世家进士。宋朝虽然保留甚至扩大了对官员子弟的宽限制度,但科研已经成为士人的主流,绝大多数官员子弟必须与平民子弟抗衡。

[陇文化]宋朝官二代被唤作“衙内”:没有群体性腐化现象

另一个历史背景是宋朝是儒家创立的,儒道两家的震动优于前代,家训的兴起与儒家的复兴相吻合。到了宋代,君臣共治天下,儒生的价值观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儒家伦理下,一个人会感受到无形的压力,做一些太离谱太丢人的事,学者的舆论就能淹没你。

问题是:官员的子女能否作为一部铁律受到公正的惩罚?还是授予豁免权的特权?在司法理念上,用司马光的话说,有罪必罚。虽然你是公职人员,但你和你弟弟关系很近,不能在你的耳目面前请假。体现在司法制度上,宋代确立了独立审判原则。按照规定,州、县法官独立进行审判,不得征求上级法律部门的意见;上级法律部门干预州县法官审理的,追究其违法责任;御史调查不得援引圣旨,取中书之意,即法官可能无视皇帝和宰相的意见。宋代台湾劝谏制度有一个特点:完全独立于行政系统,具有监督、司法、审查的权力,与政府形成两权分立的趋势,使得制度性硬约束特别有力。

[陇文化]宋朝官二代被唤作“衙内”:没有群体性腐化现象

(摘自《新周刊》,作者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吴钩

标题:[陇文化]宋朝官二代被唤作“衙内”:没有群体性腐化现象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