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文摘:遗失的“学院”

[陇文化]文摘:遗失的“学院”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0-26 20:04:02 阅读:

本篇文章1356字,读完约3分钟

现在学校门口几乎找不到“学院”的标志。我熟悉的学院现在都变成了大学,医学院变成了医科大学,师范学院变成了师范大学,理工学院变成了理工大学,航海学院变成了航海大学...

走进校园才能看到学院的品牌:外语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社会学院、心理学院、艺术学院。但展示招牌的地方是外语系、机械工程系、社会学系、心理学系、艺术系的招牌,有些老教授的舌头稍微硬一点,有时会把“某某学院”称为“某某系”,这是几十年的习惯造成的。他这样说话的时候,旁边有人看着他的眼睛,意思是:既然他已经升到“学院”了,你已经退休到“系”了,但不能说漏嘴!

[陇文化]文摘:遗失的“学院”

学院的流失不仅仅发生在高等院校。社会上很多“小单位”都消失了。比如过去的小工厂,加工厂,现在都丢了。变成什么?成为“总厂”。它下面的小作坊一个个变成了“分厂”。结果,立场也随之改变。原小厂长改名为“总厂长”,原车间主任改名为“分厂厂长”。街上一些店铺消失了,大门面成了“集团公司”;底层销售部门会上升为“公司”,团队柜台会成为“分公司”;负责几台冰箱的人叫“制冷经理”,接几个电话的人叫“公关经理”。我在一家车行停下,几个年轻人以为我是大老板,递给我名片,上面赫然印着“华东部长”、“东北部长”。字面上,我不知道他们控制了多少地盘。

[陇文化]文摘:遗失的“学院”

农村也是如此。我去了一个几千人的村子,找不到村委会的牌子,但在那里看到了几个“集团公司”。村长(即前生产队长)的名片上印着董事长、总裁、总经理等几个头衔;一个村民小组(也就是以前的生产队)也可以有几个公司的总经理。真的是“老板那么多,经理满大街走”。

一些中国人喜欢变大,但近年来变得越来越严重。小的,土的,实用的现在都没有了。一切都是“大”。连文艺界都感染了这个问题。他们经常搞“大戏”、“大电影”、“大制作”。一桌两椅的小戏早就没了。对有些人来说,场面越大越好,级别越高越好,名气越大越好。至于他们是否名副其实,他们不在乎,不在乎,不知道怎么做。所以不难看到这样一个令人惊讶的场景:全国661个大中小城市中,有183个城市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计划建设cbd(中央商务区)的城市有40个,其中4个城市人口不足20万!

[陇文化]文摘:遗失的“学院”

鲁迅先生说“扯旗当虎皮”,那是70多年前的事了。但是直到现在很多中国人还是比较喜欢这种风格。就像做面条一样。面粉就几斤。好像头发越大气泡越多。发酵不是发展。这两个词的区别完全不同。名利场的发酵车间,开胃菜浮躁,就是喜出望外。真正的发展需要沉默和自信。

《新华每日电讯报》的一篇文章颇发人深省。它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常春藤大学。还有达特茅斯学院,它的毕业生是美国大学生中收入最高的,本科入学是美国最难的,但它一直保持着学院的称号。甚至当州政府决定花巨资接管学院并更名为达特茅斯大学时,学院还是上了法庭,要求保留其头衔。学院院长说:“我们欣赏并珍惜我们的工作。我们是大学,但名字不是大学。我们有美国第四古老的医学院,最古老的工程研究生部,最古老的工商管理学院……”作者终于想起了美国最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他说:马萨诸塞州从未想过要把自己变成“麻省理工学院”或“美国理工大学”。

[陇文化]文摘:遗失的“学院”

几个世纪以来,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绝不会让自己的名字从手中消失。我想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能在这里找到丢失的“大学”。(摘自《解放日报》,2009年1月12日)

标题:[陇文化]文摘:遗失的“学院”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