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围巾飘飘系岁月
本篇文章889字,读完约2分钟
在现代京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李昱和脖子上围着一条白色的围巾,这不仅使他在剧中御寒,而且似乎是他对抗鸠山由纪夫的工具,这使得“高大的革命形象”更加大胆和别致。
在我的家乡,类似围巾的东西是山里村民披在肩上的布带。冷的时候就缠在脖子上出汗擦汗。做重活的时候,系在腰上成为腰带。在城市里,小商人肩上的钱包和酒保用来招呼客人的一块白布,起着类似围巾的作用。
在中国,对象也叫“毛巾”,是红领巾。大革命时期广州起义,每个起义者都扎一条红领巾。后来革命失败了,反动派抓住任何看到他脖子上有红印子的人就杀了。后来南昌起义的时候,所有起义者脖子上都围着红领巾。这种“毛巾”的作用不再是御寒、排汗,而是被赋予了革命意义,成为政治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所有少先队员都要戴红领巾。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一次次争取。直到我表现积极,组长找我谈了几次,终于获得了这个荣誉。但是我们冬天戴红领巾至少有三个原因,因为我们为了防寒把红领巾扎得很紧。当我们在上学的路上,或者当我们在做练习或跑步的时候,冷风无法进入衣领。
当然,最常见的围巾。在我的家乡,女性大多使用方形毛巾,可以绑在脖子上御寒,起到装饰作用。天气太冷的时候就用来包头,变成头巾。男士围巾比较长,素色,比较方格。冬天来了,把它们绑在脖子上,拿到棉衣上半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冬天到了,男女脖子上的各种围巾随风飘动,成了当时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上海。整个冬天,讲究衣着的上海男人,不管工农商,上街都会优雅地在肩上披一条长围巾。御寒?时尚?
但改革开放以来,丝巾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最初的几年里,领带“引领”了服装的时尚,甚至香烟小贩也穿了一件,风度翩翩。前后还买了几条领带,有布的,涤棉的,丝绸的,还有一条全是微缩珍珠做的领带。后来随着社交过程,第一,各种保暖衣物丰富多彩,不需要围巾御寒;第二,中国人逐渐崇尚悠闲的生活方式,很少有人打领带。我买的领带有几个闲置的衣柜和一根用杂物绑起来的绳子;我中学时用的一条棕色格子条纹围巾,被我老婆当摩托车抹布用了。
随着时代的流逝,围巾和领带不再美丽,它们也见证着时代的步伐。
标题:[陇文化]围巾飘飘系岁月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江南素描(三 章)
下一篇:[陇文化]吃燎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