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民国报纸的那些绝妙标题
本篇文章1039字,读完约3分钟
共和报
20世纪30年代,何被任命为湖南省代省长,并在一个清明节去岳麓山扫墓。官员要求报纸及时发布消息,指示标题为“何省长昨天去岳麓山扫墓”。第二天,一家报纸把标题改成“何省长昨天去岳麓山扫墓”。也是在30年代的一个上午,丰子恺翻开上海的《新闻》,一篇题为《丰子恺不要脸的画》的文章突然进入眼帘。他惊呆了,等着他看全文,然后露出会意的笑容。原来有人在评论冯老师的画《乡村学校音乐课》,里面的孩子张大了嘴巴,跟着二胡老师一起唱。虽然图中的人物没有眼睛和鼻子,但他们仍然可以从抬起头张开嘴的方式中感受到唱歌带来的快乐。
抗战时期,中国的首都重庆物价飞涨,产品偷工减料。甚至烧饼油条也涨价了。《新民日报》编辑程大千写了一个物价飞涨的故事,模仿宋词的好词,让人扔掉,樱桃红芭蕉绿,做了个标题:物价好让人扔掉,烧饼薄油条薄。
1947年,金元两朝大幅贬值,人民生活贫困,工人阶级苦不堪言。武汉大港日报曾经在头版刊登过一个标题:
公办教师不是东西(师傅)
东西也要涨价!(副手)
1947年5月8日,《文汇报》共编发了两条新闻,即国民党政府查禁大盗袁世凯,四川省政府购买了大主席江,发给公职人员,并加了如下标题:袁世凯要查禁主席江,必须阅读。解放战争时期,湖南、湖北的国民党报纸经常刊登贺龙被活捉枪毙的消息。一天,一家报纸被勒令刊登这条新闻。原标题是土匪头子贺龙昨天被活捉枪毙。结果他报时,变成土匪的贺龙昨天被活捉枪毙。
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份报纸,对蒋介石频繁的内战深感不满,发表了题为“在习之作战是一种乐趣吗?”这篇文章,一周被停刊两次。另一家报纸对此义愤填膺,特意发消息支持同行:举报就停,很荣幸!
老报社记者张有銮是最成功的头条。有一次,南京连日下雨。听了天气预报,张有銮写下了新闻标题:下雨了,但没有停。可能是一月份掉的。《新民日报》刊登了一篇讽刺国民党官员生活腐败的文章。张有纶提出了“前紧后紧”的标题。九一八事变后,群众要求政府抗日,他提出的题目是:国民政府门前钟声敲响,呼声呼唤出兵。政府为士兵收集冬装。他的标题是:西风紧,衬衫单,人冷。而且举报贫富差距,他拿的标题是:难民拿不饱,银耳人参卖的好。1943年,成都大部分大学、中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青年学生怨声载道。《新民日报》刊登了川大通讯员写的一条消息,称该校厕所管道堵塞,无法使用。张友伦产生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标题:川大出路是个问题。四川大学校长黄是国民党省党部主任。当他看报纸时,他很生气,但他很无助。
据郑州日报报道
标题:[陇文化]民国报纸的那些绝妙标题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