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百花:木偶戏
本篇文章1027字,读完约3分钟
去老家看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只有节日隆重,家乡才会请剧团演戏。深秋,全国大部分庙会都集中在这个时候。今天,一个来自农村的木偶剧团在这里表演。临时舞台在麦田上。布袋戏的舞台很简单,变成了6根柱子4根横杆的露天舞台。舞台四角的柱子较低,中间的两根柱子较高。人们把白布或彩带放在横梁上来包围舞台。舞台周围,草堆上插着彩旗,大喇叭立在树上,周围还有几个小吃摊。
突然,震耳欲聋的枪声响起。然后传来唢呐悠扬的声音,等了一整天的戏终于开始了。人们帮助老人和年轻人,举起小板凳,奔向麦田。舞台四周一片寂静,苍茫的田野里荞麦蓬勃生长。布袋戏就在这样安静的时刻开始了。那些演员是来自周围村庄的农民。在一部戏里,他们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比如出生、长得丑等等。他们玩啊玩,什么都可以拿出来。剧团虽小,但从导演、唱片、道具、灯光、锣鼓、二胡、板胡、快板、唢呐应有尽有。从窗帘缝隙里往里看,真实的表演看起来杂乱无章,充满了滑稽。演出前,扩音器由一名学生的磁带复读机播放,这是剧团唯一的现代化设备。几十个木偶插在几个有空孔的木凳上,里面基本上都是古代历史人物的各种面具。在木偶师手中简单熟练的装扮后,按照剧情依次上演。一般来说,每只手臂上绑一根竹竿,木偶的灵活关节由竹竿旋转,显示切割手,摆动拳头,抚平胡须。
俗称“木骷髅”的土气木偶,不能优雅,但却是最普通的旋律,却是最难忘的。也就是在这个村子里,我第一次用心感受到了一种所谓的“大小珍珠灌一盘玉”的声音。木偶剧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粗犷豪放的民间艺术终于让我明白,真正的艺术是在民间。
真正的艺术不需要看得很远,那些感人的音符依然在民间流行。回到民间,才能真正认识自己。
木偶戏队里,有一个我很熟悉的天山老人。被迫谋生,一直跟着剧团到处打工,却被别人排挤,在剧团处境艰难。透过窗帘的背景,我看出老人真的很傻。他应该呆着不动,该敬礼的时候不敬礼,甚至该离开的时候就离开。不知道是可笑还是可怜!剧团里还有一个14岁的孩子,长得很帅,唱的是祖上的戏,十八般武艺都精通。还有独眼教主,斜眼武生,拉板胡吹唢呐的老头...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奇怪的经历,除了唱歌别无选择。单身汉、孩子、孤独的女人和老人组成了一个传播快乐的剧团。就是这样的穷人,一群生活不幸福的人,失去了自己的痛苦,淡化了自己的损失,给村民带来了欢乐。
我必须承认,无论是村民还是那些表演布袋戏的人,都曾经沦为别人手中的木偶。因为,有时候我们太执着,太深情,太多余。
标题:[陇文化]百花:木偶戏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百花:去向何方
下一篇:[陇文化]百花:残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