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抗战中的西北联大:陈立夫曾派特务驻校监视(图)
本篇文章1255字,读完约3分钟
西南联大文学系师生合影
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大学教育并没有因为战争的摧残而中断。在战乱硝烟的动荡年代,大学要么被占领,要么被摧毁,甚至在战争中死亡。学生和教授们饥寒交迫,流离失所,但由于敌人的炮火,民族精神仍然发扬光大,士气更加坚定。
1935年12月9日,年底,处于危机漩涡中的北平烧毁。从八年前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开始,华北的中心城市北平依旧优雅宁静,但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显然,这一天的寒冷并没有阻挡住学生们的热情。国民政府被日本强迫实行华北自治时,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的五六千名学生走上街头,愤怒的学生高呼抵抗华北自治、抵抗日本侵略的口号。住在上海的鲁迅得知一二九运动的消息,激动地写道:谁说中国人傻?被忽悠,被欺骗,被压迫到现在,我还是知道的!石头在那里,火就永远停不下来。然而,严峻的形势让被困在北平的师生们痛心疾首,华北连一张课桌的空间都没有了。
当时北平已经是围城,驻扎在宛平的日军日夜操练,不断挑衅,战事濒临。和朱自清一样,清华大学历史系系主任蒋廷黻也对文化中心北平即将消亡感到悲哀。他建议清华搬到湖南,被学校录取了。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随着平津的相继沦陷,一些著名的大学在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被占领之前被摧毁,私立南开大学在日本的轰炸下被夷为平地。南开创始人张伯苓在事业化为灰烬时大义凛然地宣称:敌人只能摧毁南开的物质,而不能摧毁南开的精神。到1938年8月,全国108所大学中有94所被日军摧毁,其中25所因损失惨重被迫关闭。在这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生存的边缘。为了保存中国几千年教育的精华,让中国语境延续下去,防止无学可归的师生成为被征服的人,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玉英、同济大学校长翁志龙、中央大学校长罗嘉伦等102人, 联合发表声明,提出教育是民族复兴之本的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将部分大学迁往内地,国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后,下令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下湖南组建长沙临时大学。 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理工学院、北平研究院北移至陕西,组成xi安临时大学。
抗战初期,在大陆办学的长沙临时大学和Xi安临时大学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战时的大学仅限于无法容纳大量爱国青年的涌入,这些青年学生争相参军保卫自己的国家。教育部门也围绕战时教育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些教授主张调整教育计划,开设国防课程,并在国家面临危险时加强学生的军事训练。然而,教育部和各大学都反对从长远角度对课程进行重大改革。Xi安亲大学校长徐松明在开学典礼上说:抗日战争时期,大学生应该如何抗日救国?我们不必带着枪去前线拯救国家。我们在后方学科学,增强抗战力量。教育部部长陈诚也鼓励学生,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军人,但最缺乏知识的人是国家最后的希望,是当之无愧的国宝。陈诚的口才更有说服力,既安抚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坚定了他们在战火中学习的决心。
标题:[陇文化]抗战中的西北联大:陈立夫曾派特务驻校监视(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