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那些年俗去哪儿找寻?

[陇文化]那些年俗去哪儿找寻?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1-28 05:12:02 阅读:

本篇文章3288字,读完约8分钟

都说乡下过年最有气氛,城市没味道。事实上,随着对文化遗产的日益重视,一些传统民俗在我们的城市中逐渐回归。除了豫园春节期间散发出的浓郁中式风格,其他排列着国际品牌的商业街也让中国感受到了一年的味道。

作为民俗研究方面的专家,陈教授将会受到多家媒体的邀请,就如何过春节或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等问题进行探讨。但是,他心里不喜欢这种采访。他说纯粹介绍民俗很无聊,然后大家就忘了。

可想而知,他最初的采访请求直到他告诉采访角度:重点不在民俗介绍上,才得到回应。现在每到过年,总觉得年味越来越淡。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一方面,民俗和传统文化受到舆论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人们找不到回族的民间气息是一个现实。能否通过中国民俗的现实落差来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机制?

正因为如此,陈教授欣然同意了的采访请求,并反复强调:我不想流于表面,希望能为如何增加年味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找到路径

不再想吃,自己动手

春节期间,十多名法国留学生来到陈的家。

一进门,每个人都要迎来一碗元宝盖万茶。他们小心翼翼地拎着三件套,模仿着喝了大部分,留下嘴唇和牙齿的香味。在茶几上,我们准备了过年必备的小吃,比如慈济、菱角。

每一个吉祥语过后,双方就上桌吃菜。

陈亲自做这道年夜饭。每次上菜,他都会解释菜名。金如意是黄豆芽,银豆芽是绿豆芽,竹笋是上升的,白菜是最好的颜色,还有自制的八宝鸭。要说鱼有多大,肉有多大,那还远远算不上。但是,由于新年独特的颜色和习俗,以及正宗的味道,这张桌子不仅仅是肉菜,这让一群留学生吃得都颠倒了,夸起来很有趣。大家都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

虽然每年都忙得不可开交,但自己做饭的过程是对新年的一种情感享受,让我觉得自己进入了新年的氛围。陈认为除夕和团圆饭应该在家吃。现在每年过年,大家都倾向于去餐厅,餐厅热到坐不下。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在陈看来,过年与家人团聚,自己动手做事,吃好饭,是一个很重要的仪式过程。说到底,它的目的不是吃饭,而是每一步的制作、分享、收获。这个过程中的仪式感就是年味。如果只是一群人以吃喝为最终目的,那么为了省事,结果自然会选择去餐厅吃喝。在物质丰富的当代中国,有哪些菜是平时不能吃的?由于去餐厅,音乐结束后对过年还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陇文化]那些年俗去哪儿找寻?

现代便捷的生活让人懒惰的借口是站不住脚的。其实在一些民俗传承比较好的发达国家,即使平日忙碌劳累,传统习俗必要的动手步骤还是会遵循的,不会偷懒。所以,不管好吃不好吃,自己准备一桌年夜饭,让家里人分享。今年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生活。

找到路径

不要忘记纪念祖先,感恩天地的神圣

你知道祖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

陈听了的话,起初很是迷惑。仔细想想,把祖先和国家的概念放在一起,确实是中国人特有的现象。这背后是不是有某种传统文化?

陈的回答是:祖先共同生活的地方叫祖国。由此可见,祭祖传统根深蒂固,源远流长,一直保持了五千年的文明。

有资料显示,中国很多地方过年的一大仪式就是尊老爱幼。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祖先,每个地方的习俗都有不同的名字,不同的步骤,不同的祭祖侧重点。光是祭祖就能找到厚厚的史料,不是三天三夜就能完成的。陈想强调的是,新年口味的保持需要经过仪式,仪式的每一步都指向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情怀。祖先崇拜仪式反映了人们对祖先的敬畏和神圣感,也反映了他们对无数小家庭聚集的所有国家的爱和感激。

[陇文化]那些年俗去哪儿找寻?

同样,还有对天地的敬畏。比如腊八节要喝腊八粥。不管放什么腊八粥。腊八粥的背后,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感激之情。我们的祖先认为,只有因为天地的丰富恩赐,人类才能收获全谷物。每年腊八时节,你都需要一碗腊八粥来表达你的感激之情。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心理在腊八粥中得到了传承。

现代人如果不懂得感恩自然,只知道腊八粥好不好,不养生。他们背诵放什么杂粮,怎么烧。烧了之后味道还不错,不过只是一顿好吃的饭,平时可以吃。为什么要等到新年?年味的意义被冲淡了。

传统节日祭祀在民俗中的象征意义是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之一。我们不妨在过年的仪式中寻找族群的归属感,表达我们师法自然、敬畏世界的道德和民族文化。

找到路径

期待更悠闲的假期

《红楼梦》里林黛玉说一年三百六十天,风霜剑影相逼。有同学认为是打印错误,不明白一年怎么有360天。陈解释说,在古代夏朝历法中,一年有10个月,一个月有36天,总共只有360天,剩下的五六天是新年,指的是日子过去后剩下的一部分日子。汉代以后阴阳历混用,广大农村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过年。

另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是,陈指出,春节的说法只流行了大约100年。元旦是指农历新年的第一天,真正对应的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元旦改成农历新年了,那么农历元旦叫什么呢?因为和立春节气差不多,春节复活了。

从夏朝历法来看,初一开始放假是对的;从准备过年的角度来说,除夕放假也是对的。除了守旧迎新的活动,还围绕着这些意义。当然,归根结底,如何放一个假是现代公共政策的事情,如何理解民间意义上的春节和元旦,它的成因和后果,一般的观念,当代人不能无知。

不过现在人忙,过年过节太少了。整个城市在春节往返的路上拥堵不堪,给过年增添了一丝幸福。短短7天,真正休息的日子很少。难怪现代人只能过年过节。如果我们能像古人一样有更长的假期,也许我们可以考虑更多的旧习俗活动,让新年变得有趣。

找到路径

旧习俗的传承始于娃娃

纵观清代吴中人的《贾青录》,详细记录了吴东地区的一系列新年习俗,内容极其丰富。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你扮演厨房师傅和厨房奶奶的角色,从古傩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仪式活动多达62项。人们每天都沉浸在节日庆典中。只要能恢复一些传统节日,肯定比西方的圣诞节热闹多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许多小活动已经淹没在漫长的历史中,无法恢复。现在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个过年习俗了,贴春联,放鞭炮,过元宵节,一掌就能数完。

[陇文化]那些年俗去哪儿找寻?

一个民间文化活动,三代之后都不用,很难继续传承下去,因为后人根本不知道。陈对也不是没有感情。他认为,许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这些习俗,因为现代教育体系从小到大都严重缺乏民俗文化教育。据说日本的孩子在3岁、5岁、7岁的时候,都是由家人组织起来祈福的,传统节日里从来不省略各种仪式。中国古代的成人礼在其他东亚国家发展了各种变体,并在东亚文化圈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传承。

[陇文化]那些年俗去哪儿找寻?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岁月里没有接触过或者亲身经历过民俗活动,那么长大后自然会对民俗更加冷漠,然后听听人们的细枝末节,就会像看热闹一样,难以为继。以后他有了孩子,就不能把过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告诉孩子了。三代之后,习俗自然淡出记忆。习俗,首先是养成一种习惯。习惯养成,当然要学娃娃。

与其口头上呼吁民俗回归,不如从现实教育入手,在课本上增加民俗的介绍,教师讲授民俗文化,学校定期开展民俗活动。只有从小养成习惯,民俗文化才能自然传承,过年才会越来越有意思。

找到路径

古今创新的融合

今天的葡萄酒爱好者可能永远不会喝屠苏葡萄酒。是药酒的一种,有强身健体的功效,但它的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养生,还在于敬酒的顺序。一般来说,是年轻人崇拜长辈,但他们在新年喝的屠苏酒反过来受到长辈的尊重。年轻人先开始喝酒,老年人最后喝酒。苏辙的诗云终于年年饮屠苏,不知不觉已经70多年了。指的就是这个风俗。原因是变老的人少,所以恭喜;老人失去了年龄,所以受到了惩罚。这种独特的饮酒顺序总是充满了情感,这种习俗直到清朝才改变。

[陇文化]那些年俗去哪儿找寻?

1928年,国民政府曾命令公务员不要庆祝传统节日,希望跟上世界潮流。人们秘密地过着传统的生活。最后,你过你的新年,我过我的新年,我们分了。由于历史断层,许多小民俗正在逐渐消失。有趣的是,当时的上海面临着中外混杂的无奈环境,而陈却认为上海具有崇洋媚外的文化品格。当时,住在租界的外国人庆祝圣诞节,这并不妨碍住在上海的中国人庆祝他们的传统新年。在民间文化中,没有我就没有你。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种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性格,让上海人的旧俗与海派相比较,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融合痕迹。这种融合可能会为民间节日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融合开辟一条新的道路。(解放日报)

标题:[陇文化]那些年俗去哪儿找寻?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