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唐山七旬翁20余年创作小山居民"清明上河图"
本篇文章1038字,读完约3分钟
四幅细致的作品生动地记录了建国前后唐山山居民的生活变化,全长30多米的画卷像《清明上河图》一样展现了山周围的风土人情。72岁的唐山文化系统退休干部马福清,用他创作了20多年的《山丘变化图》,把山丘地区的繁荣发展留在了画卷上。
——13岁部队转业,挂靠唐山
11月13日上午,我在马福清位于唐山市新秀花园的住所见到了他,那里摆放着很多人像和雕塑。
据马福清说,因为父母都是军人,他11岁就加入了北京某部队的艺术团,在评剧研究会做小演员。50年代,他随艺术团从北京来到唐山。
“13岁跳槽后留在唐山,住在山里。”谈及与萧山的感情,马福清回忆说,他从13岁起就在萧山生活了近30年,直到1983年父亲退休,全家才搬到路北区。
在马福清的青年时代,小山一直是唐山重要的繁华地带,各种商家云集,不同居民的生活吸引着从事艺术工作的马福清。他平时热爱绘画,时不时用素描的笔法记录他所见过的山居生活。18岁时,马福清去上海接受了两年半的绘画训练,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多年的创造性记录,山丘的变化
参考《山变图》的创作初衷,马福清告诉记者,1986年,由于工作原因,他参与了当时文化记录的编纂。但是在工作中,马福清和他的同事发现,1976年大地震后,山周围曾经繁荣的商业和富裕居民的生活缺乏图像数据的记录。
“从那以后,我有了一个想法,创作了一组记录山丘周围变化的绘画。”马福清说,他利用编年史的便利,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近百名一直生活在山区的“山娃娃”。《山变图》的第一部作品《黎明图》是用细致的手法创作的,记录了1952年山城地区的繁华景象。
据了解,作为20世纪50年代山丘地区繁荣的记录,《黎明地图》被制成瓷砖画,镶嵌在山丘附近的立交桥下。从马福清的《黎明地图》中可以看出,画面再现了当时山丘地区人们的感受和面貌。栩栩如生的角色和独特的商业网点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黎明图》之后,马福清创作了《冬图》、《救灾图》、《涨图》,记录了解放前到地震后十年间山丘面积的变化。现在,70多岁的马福清还在创作《山丘变化图》的第五幅作品,描绘的是山丘地区的不断发展。
——山的变化会在油画中重现
“现在我有一个愿望,就是用油画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山的变化。”采访中,马福清告诉他,考虑到《山变图》作为长卷不易阅读,他打算按照历史演变的时间顺序,以油画的形式重新体现本质。
马福清说,他已经完成了他的一部作品《山乐》的创作,并正在构思其他几幅油画。(河北青年报任哲齐学芳)
标题:[陇文化]唐山七旬翁20余年创作小山居民"清明上河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