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居延汉简”历险记:因战火而逃难
本篇文章1722字,读完约4分钟
抗战前夕,在古称居延海的甘肃省额济纳河发现了近万枚木简,故又称居延汉简
“居延汉简”奇遇
王淼
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战国时期(公元前318-295年),一个不知名的盗墓贼潜入魏襄王墓。坟墓阴森恐怖,一群群受惊的蝙蝠扑到坟墓外面。突然,他脚下一滑,手里的灯笼掉在地上,马上就出去了。盗墓者不禁毛骨悚然,倒在地上。黑暗中,他顺手摸了很多竹片,抓起一根点燃。在灯光下,他发现竹片上有字迹,长期的盗墓生涯让他觉得竹片绝不是闲着没事干的东西,于是迅速扑灭火焰,赶到政府,敲鼓报案。
季峻墓发现十多万枚竹简,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洛阳。晋武帝发掘简牍,运到京城,命著名学者苟旭、何八、舒曦、杜预、魏衡等整理研究。20年后,这些学者整理出75部古籍,被称为“冀中汉简”。它与西汉孔子故居墙壁上发现的古文历史、殷墟甲骨文一起,被视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三大瑰宝。其中,竹简《穆故事》描写了西征昆仑,与西王母相会的动人故事。
抗战前夕,甘肃额济纳河发现了近万张木简。他们的文字聪明,书法精致,魅力优雅。那里的古名是居延海,所以又叫居延汉简牍,和晋代出土的冀中简牍一样,是举世闻名的珍宝,后来保存在北大。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北京大学校园,烧毁了许多古籍和碑刻拓本,“居延竹简”也面临着灭绝的灾难,许多学者对此感到担忧。
一天深夜,助教申和语言学副研究员、同事周殿富约好了见面。他们撬开窗户,蹑手蹑脚地走进房间,递出几捆东西。午夜,在北平的街道上,巡逻的日本士兵来回徘徊。沈、三人探索路边,掉头就躲。很难把东西送到同事家。
几天后,一辆日本车把日本特勤局的米姆拉上校送到了北京大学。这家伙点名要看《居延汉简》。但是当门打开时,室内的空空是一样的。三村猛攻,下令全城搜索。听到这个消息后,连夜以难民身份逃往天津。正当他找地方落脚的时候,一个日本兵用刺刀摘下草帽,嘴里不停地叽里咕噜。沈的教辅大吃一惊,草帽里藏着《居延汉简》的清理单。他尽力冷静下来,装作听不懂日本方言憨厚的样子,懵懂地通过检查,住进了意大利租界。他想把这些国宝运到上海。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沈张中去上海的想法落到了空.身上就在他无可奈何的时候,突然想到故宫博物院古文物馆馆长徐森宇,设法和他取得了联系。这时,徐森宇虽然已经南下,但他的爱国热情促使他冒险去天津。徐经过仔细商量,让沈把木简从北平偷偷运到天津,再运到香港,他又安排了另一个人来取货。任命沈为。
“居延竹简”的丢失已经引起了日方的关注。主干道上的检查极其严格,国宝不容易运!经过反复策划,沈假装出逃,将国宝交给中立国瑞士的伯利洋行代销。《居延汉简》终于顺利抵达天津。
到达天津后,木简有半年无法航行到香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底,日本特务注意到沈·。有一天,当他不在的时候,意大利警方与日本特务勾结,到旅馆去打听沈的情况。之后他在租界里换了三天两头的住处,苦于时间。但是,最让他担心的是存放在伯利洋行的两箱国宝。申非常担心,为了尽快离开天津去香港,他不得不冒险买票。
眼看出航日期临近,沈还是没有想出好办法上船。他不得不提前买通检查人员和搬运工,最终逃过了日本士兵的检查,把国宝运到了船上。当轮船在青岛装货时,沈上岸去香港发电。没想到11艘日本船只向青岛港驶去,船长怕有什么变故,就让船只迅速起锚离开。沈站在岸边,看着远处的船。他忍不住哭了...岸上几名失踪乘客相互协商,决定与船公司协商。经过许多波折,沈和同他们乘另一艘船到达上海。
《居延汉简》到达香港后,由蒋梦麟先生收藏于香港大学图书馆。申在港期间,对简牍进行拍照、剪贴、编号、整理、编索引等工作。蒋先生非常钦佩这个年轻人的赤子之心。
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眼看香港也要沦陷,《居延汉简》只好第二次出逃。经过许多学者的讨论,胡适之先生设法把它运到美国华盛顿。时至今日,这些中国珍宝仍在国会图书馆。
20世纪60年代,台湾出版了《居延汉简系》,使人们得以重温居延汉简的大部分画面。1973年,陇东再次发现“甘谷汉简”。中国甘肃和新疆是古代驻军的地区,地下埋藏着许多中华文化的瑰宝。探索这些人类知识的宝藏无疑会给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增添许多色彩。
标题:[陇文化]“居延汉简”历险记:因战火而逃难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