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牧民渴望阅读蒙文书 诚实守信热拥读书接力活动
本篇文章2512字,读完约6分钟
新华网北京9月14日电(记者张云飞)500多种蒙文和中文图书必须送往内蒙古20个县和距离最北部边境仅100英里的新巴尔虎右旗。13日上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发起的内蒙古农牧民二读接力活动再次启动。
在火炬传递的第一站——达茂旗图书阅览室外的空开阔地,牧民代表们高兴地收到了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毕立夫、自治区党委书记、新闻出版局局长杨红岩、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东升、协会副主任布扎布赠送的一摞摞蒙古文和中文图书。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王东升社长:“那一刻,我觉得牧民学习多么困难。”
为了提高农村牧区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村牧区人民的思想水平,提高农村牧区人民的生产经营能力,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于去年4月启动了内蒙古农牧民第一次阅读接力活动,覆盖了内蒙古约20个缺乏蒙文图书的旗县,特别是新巴尔虎左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奇、达尔汗毛明安河旗等边境县。
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办公室里,王东升主席告诉媒体,内蒙古草原人口分布的特殊性,使得牧民读书买书非常困难。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的人都生活在远离城镇的地区,文化生活相对落后和贫困。此外,草原上的图书发行渠道不畅,农牧民收入有限,农村牧区人民基本处于买不到书、看不到书、与知识世界相对隔离的状态。
他说:“以前牧区有212辆吉普车把书送到一些牧民居住的蒙古包里。随着牧民的生活需求,他们还出售一些日用品,包括针线活、胶鞋、布料、药品等用品。后来212因为成本等问题逐渐退出牧区,成为牧民努力学习的问题。212下乡是卖书,但是我们把书送到农村,不需要买,只要签了字就可以拿走看,然后你就可以传下去了。现在的牧民都很有文化,很喜欢读书,现在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非常欢迎读书活动。”
不仅如此,十多年前的一次访问,也成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在面临相当大经济压力的情况下,推动王社长坚持开展公益性“农牧民图书接力活动”的直接原因。那是鄂托克旗尔穆图苏姆小学的真实场景:一块沾了色的鞋带,穿过两本蒙古儿童杂志《巴德》和《那霍亚》上角的小洞,挂在黑板附近的小教室的边墙上。王校长回忆说,那两本杂志很旧了,一看就知道孩子看书和蒙文书有多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孟河主任:“马、自行车、212下乡、草原110解决不了牧民的读书问题。”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主任孟河多年来一直在草原上经营图书发行工作,对牧民的阅读困难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以前牧民需要的书是马,然后是自行车,然后是“212下乡”顺便卖书。当时“212”从两辆吉普车增加到十辆,载着书和小百货,穿梭在草原上。虽然效果不错,但是牧民之间距离远,图书销售成本高,这样送书很难满足牧民的需求。
孟导演特别提到了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草原的“草原110”送书活动。“草原110”是与内蒙古公安部门、当地宣传部门、各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合作的“送书”形式。这种方法在东部比较发达,但很难推广到内蒙古。因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决定打造一种“全民阅读”——图书接力活动,充分考虑内蒙古草原牧民的特殊性。孟主任进一步指出,如此规模(量大面广)的送书,在内蒙古出版史上尚属首次。
牧民的声音:
最需要的是用蒙古语制作实用书籍,还要阅读诗歌、历史和流行文化
据王东升主席说,在内蒙古农牧民第一次读书会后,反应出乎意料。全区22个旗县共阅读各类蒙文书籍1.8万册。截至今年3月底,22个旗县的44个苏木和300多个村的11万多农牧民参加了读书活动。
王校长表示,牧民也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需要更多实用的生产生活书籍,比如《奶酪的做法》、《如何养牛》;要求加一些蒙古史书和汉书。另一个牧民问他下次能不能寄一些关于蒙古族歌手腾格尔歌手和秦丝·格里勒的书。《战争与和平》《复活》《静静的顿河》等世界文学名著也很受欢迎。
虽然第一次图书接力活动推动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选题策划,但由于种种原因,第二次图书接力活动中的蒙文图书无法满足牧民的实际需求。
布叔叔和48岁的在达茂旗的文化阅览室门口徘徊,好像不想离开,好像想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工作人员说些什么。问过去之后才知道,卜叔和鲁超想找一份蒙古文书养鸡,但是找不到。原来,卜叔和鲁超已经停止放牧,自己开了一个养鸡场。
卜叔和的阅读爱好代表了现代牧民的一种阅读取向。大多数牧民的生活形式从蒙古包变成了砖房,分散的人群变成了集中的社区。放牧不是所有牧民都依赖的生活方式。像布叔叔和鲁超这样的养鸡人开始出现。但是大部分牧民,就像一个蒙古老奶奶说的,非常需要畜牧草原方面的书。内蒙古大民出版社的图书传递活动中,也有苏、巴特两位大茂旗旧时代文体协会会员,期待着看到蒙古诗歌和蒙古骑兵的历史。
登记簿:
“这个牧民很值得信任。只要他签了字,大部分牧民都会传下去。”
在贝贾加查(村)的图书馆阅览室里,面对大门的一面墙前放着一长排书架。书架上有蒙文和汉文的书,书架前有一排长桌。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坐在一个角落的凳子上,牧民正在登记借书。
阅览室的图书馆登记簿上全是蒙古人的名字。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阅览室是去年4月份建立的,牧民们最喜欢科技和医学方面的书籍。冬天牧民手里的活少了,来借书的人多了。但是蒙古文文献种类和数量还是比较少,不能满足牧民的需求。
王东升校长介绍说,第一本书给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投资30多万元买书;第二届投资增加,账面50多万。牧民很值得信赖。只要他们签字,大多数牧民都会传递下去。如果他们想留下,他们会申请的。为什么叫图书接力?也就是一个牧民读完,另一个牧民继续读。读书时难免会有损坏,出版社会定期派人检查,损坏的书会及时补齐。
王校长说:“这些书都是免费提供的。虽然我们单位有些经济困难,但我们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做好这件事,因为我们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可能牧民拿到这些书,不在乎哪个出版社出版,但是拿到这本书,对生活有帮助。他们会觉得这是自治区党和政府送来的温暖。”
王主席多次表示,内蒙古农牧民图书大接力,无论是农牧民还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都将受益匪浅。在他看来,这次活动是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一次推动,拉近了出版社与读者的距离,结束了出版社与读者隔江相望不相见的局面。
标题:[陇文化]牧民渴望阅读蒙文书 诚实守信热拥读书接力活动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