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镇馆之宝】鼎形铜灯和团花纹环耳铜敦
本篇文章1209字,读完约3分钟
丁形铜灯
出生时间:战国晚期
出土地点:平凉市
收藏单位:甘肃省博物馆
1974年10月,在平凉市四十里铺镇苗壮附近,发现了一批战国晚期秦贵族墓。考古学家清理了其中的6号和7号墓。两座墓葬均为中型墓葬,随葬一车四马,出土了陶器、青铜器、玉器、器物、金器等精美文物。其中,7号墓出土的鼎形青铜灯和6号墓出土的环形青铜墩以设计精美、制作精美著称。都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保存在甘肃省博物馆。
鼎形铜灯由盖、键、耳、体组成。支撑高度为30.2厘米,封闭式三脚架高度为16.7厘米,直径为11.3厘米,底部直径为7.1厘米。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成一个带盖子的扁圆三脚架,可以装点灯用的油。鼎身表面光滑,腹饰凸弦一周,附三蹄足耳。耳朵上有一个凹槽,两边都穿孔,钥匙的一端钉在通柱上。键体两端直,中间弯成半圆形。铜灯合上,双键平躺,刚好形成一个环扣三脚架盖。盖子是平斜的,用两根线装饰,圆筐的两侧有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鸭头。旋转三脚架盖关闭时,其鸭嘴刚好托住扣在盖上的双键远端,整个装置密封严密,折叠成一个带盖的扁圆三脚架。启用时,将瓶盖倒置,使鸭嘴脱离双键,得到支撑。顶端闭合后,可插入三脚架帽中央的圆框内,倒置的三脚架帽就变成了高支撑的灯。
鼎形铜灯是古代的一种行灯,即长途旅行中携带的灯。要求灯体内储存足够的燃油,既方便又安全,不会因车马颠簸而造成溢油。这种灯的所有部件都是科学的配置,微妙的联系,多功能。三脚架肚装油。盖子合上后,就没有缝隙了。即使剧烈摇晃,三脚架肚子里的油也永远不会溢出来。泥灯油出土时存放。它的精度让当代金属技术专家感到惊讶,它可以被称为行走灯的模型。专家推测这种灯是贵族出行时使用的实用装置。
童墩童,是一个球型的环耳,高17.5厘米,直径19厘米,腹径21厘米。嘴部紧闭,圆弧形的女性口部覆有铸三个卧虎按钮。圆肚,平底,下面有3个又粗又短的蹄和脚,两侧有第一个咬环。覆盖和腹部装饰有花卉图案。仪器底部装饰有花卉图案。这个装置制作精巧,图案密集和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敦哲说的没错,就是上下两部分的相对意义。它是古代贵族社会使用的一种食器,始于春秋中期,至战国时期最为流行,至秦以后逐渐消失。这种容器是由带有盖子的圆形三脚架和簧片的形状结合而成的。使用时,盖子可以翻转平放,与容器体并列,用作盛放物品的托盘。这个器物出土时,底部有烟的痕迹,说明是墓主生前实用的器物。
这两件青铜器来自平凉的土地,在古代属于永州,迁到秦地之西,为秦所用,直到黄烈钧初,才被北移。境内山川交错,土壤肥料丰富。战国时期是秦国腹地,很受重视。商鞅变法后,秦国经济突飞猛进,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与军事实力密切相关的青铜铸造业尤其受到政府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鼎形铜灯和团纹环耳铜丘实用而艺术,设计精巧,制作精美,可谓巧夺天工,千古出类拔萃,叹为观止。它们代表了战国时期秦青铜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
(正文由甘肃省博物馆提供)
标题:[陇文化]【镇馆之宝】鼎形铜灯和团花纹环耳铜敦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