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百花:我走过的教育路
本篇文章1940字,读完约5分钟
读过《高玉宝》这部小说的人都知道,高玉宝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他一边看书一边给房东养猪。最后猪跑了,他被房东打了。他想去上学,但他没钱,脑子里只能想着上学。我的童年比高玉宝好。等我到了上学的年龄,学校的王在林校长通知我妈让我上学,我妈拒绝了,说我们家穷,上不起学。王在林校长给妈妈讲了一个很大的道理,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答应了。过了几天,我拿着妈妈的针线包进了教室。
学校学费是个问题,钱不多,只有2.3毛钱,但是对于我们家来说,这不是个小数目,因为那时候大哥已经高中毕业了,妹妹已经初中毕业了,他们把一部分钱用光了。轮到我和二哥的时候,这个可怜的家庭负债累累。为了攒够上学的钱,爸爸把麦秆捆起来卖。一大捆麦秸1分钱,运气好的话,他能扫近2捆麦秸。我和妈妈去打沙枣。沙枣很涩。先用碱水淘洗,再用锅蒸。蒸熟后,不涩就上市卖了。一碗2分钱,一壶能卖差不多10碗...2.30美分的学习费用是无穷无尽的,临近假期应该还。不多,只有两三毛钱,又退了7分。我们看着手里还回来的7分钢铲,研究了一遍又一遍,就是那么看着那么亲切。放学回家,七点多交给妈妈。我妈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喜悦,但那只是一个眼神,她很快就把它锁在了箱底。
初中快毕业的时候,社会开始照顾员工的孩子。像赵文彬一样,他的父亲在一家县百货商店当售货员。他初中没读完。他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后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光荣地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推销员;像张文一一样,我们曾经是不可分割的伙伴,所以我们可以学习。他的父亲是一家国有公司的汽车司机。当我们的城市红得像朵彩云,即将参加小学考试的时候,他听从父亲的话,放下自己的特长,重新开始认识一门陌生的生意,坐在让人佩服的出租车里。"我正忙于祖国的交通运输."。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爸妈也是百分之百的农民。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我必须认真学习。好在当时高考制度已经恢复。无论贫富强弱,只要努力学习,就可以进入另一个系列。中国期待了几千年的教育公平第一次映入我的脑海。1986年,我以连续两年排名第一的成绩为雷台中学争光,顺利考入武威师范学校,是我们大队的开创者。接到通知的那天,父亲和大哥说:“可怜的孩子跳出农场大门,真是太荣幸了。我们应该摆一张桌子庆祝一下。”宴会那天,父亲非常高兴。他不停地给人敬酒,不断地接受别人的敬酒。四年后,二哥也顺利通过了南京经济学院。
在中国,教师的地位曾经很低,那是一个臭气熏天的老九。我考上师范前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诞生,教师的地位得到承认,教师的尊严得到保障。“家里一桶菜,不是孩子之王”的话语和训练完全变成了笑话,老师成了大家争夺事业的荣耀。师范毕业后,我上班了,过了第一个教师节。那天县局领导亲自来祝贺我。县长和我握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当时的我,内心深深感受到了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个职业。
回顾童年生活,家人为了我2.3毛钱的学费绞尽脑汁,求爷爷告奶奶,到处磕头。上学是幸运的,不上学是正常的。不像现在的学生,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从一年级到初中可以无忧无虑。1986年,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随后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每个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此外,2002年,国家开始为贫困家庭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使一些贫困家庭的学生能够在政府的照顾下完成自己的学业。国家还向寄宿学生提供生活津贴,县政府还设立了县长教育基金,以帮助来自特殊困难家庭的学生。这是很好的人性关怀。2008年,又一个教育的春天来到了我们面前,我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一场古今罕见的改革。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和杂费。从那以后,孩子们不用付钱就可以上学了。时代真的变了,高玉宝的经历完全消失了,我童年的苦难也一去不复返了。
不仅学生的条件这么优厚,老师本身的待遇也不是以前的样子了。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很低,只有几十块钱,还留在学校。除了一月份的伙食费和路费,剩下的不多,也没有额外的费用来孝敬父亲。当时,农副产品黑瓜子在这里相当受欢迎。我的几个青梅竹马的伙伴和我的乡亲,因为种了大量的黑瓜子而很有钱,有的因为倒了而身价百万。我认识的很多优秀的老师都是下海做生意的,我爸很嫉妒。他跟我说过好几次,要么下来,种几年,弄几车黑瓜子,这样一个媳妇就有钱了。面对社会的诱惑,面对父亲的鼓励,我心里不知所措。但最后还是留在了三尺平台。现在我的工资已经超过了2000元大关,很快就要接近纳税人了。我的收入可以和社会中上阶层的人相比。这几年来,我的学生很多考学业的首选都是师范学校,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比较稳定,可以不断学习。教师成了大家向往的职业。(作者单位是民勤县大坝中学)
标题:[陇文化]百花:我走过的教育路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文摘 吃饭教育
下一篇:[陇文化]文摘:教育与两个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