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雾霾停课引发线上线下教育新思考
本篇文章1898字,读完约5分钟
12月18日7点,北京发布了空严重空气污染的红色预警,随后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停课通知。大家都在担心雾霾频发,孩子该如何适应在家学习-
雾霾停课引发的线上线下教育新思维
我们又一次不得不停课。距离今年12月因空严重空气污染红色预警发布的第一次暂停通知只有10天了!
“停课的时候,我们会暂时欢呼放松,但真正应该做的是回到课桌前,重拾经典,回归生活,‘学不会’。”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何洁老师告诉学生们。
新华社
探索在家在线学习
在北京家辉私立学校,教学楼有新风系统,宿舍配有空空气净化器,四个专门用于防雾霾的空气膜厅投入使用。这些气膜厅中的空气体过滤和室温调节系统可将室内pm2.5值降至10 μ g/m3。
根据自愿原则,学生可以选择上课。而更多的学校选择“停课,坚持学习”。
12月18日至20日连续三天,人大附中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网络教学培训,利用数字信息平台的便捷性和互动性,探索“停课不停学”情况下的新型教与学、师生关系。
视频学习、微信互动、家庭实践活动...第一次停课的时候,北京东城区的学校及时启动了应对机制,避免了留下大量作业和做习题的单一方式。停课期间,东城区要求学校积累以往经验,完善对策。
从2013年开始,北京京山学校制定了应对临时停课的教学计划。他们与互联网公司开发了一个“可视qq群”远程教学软件,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相互交流。北京二十五中成立了“微信课堂”,微课、视频、学习计划都是多媒体应用。
同时,北京数字学校继续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除了歌花游仙的在线“北京数字学校云课堂”和“北京数字学校”栏目外,歌花游仙的“视频指南”里还设置了“跟我学”的直播,让同学们可以面对面的认识著名作家,一起读经典。教育机构“美好未来”于12月8日在其三个在线平台上启动了72小时免费学习计划,并再次为学生提供96小时免费课程服务。
需要大面积停课,建立成熟的应对机制
“孩子在家怎么安排?”家长一知道停课通知,就互相询问,担心:平日在家学习无人看管,如何保证学习效果?不到一个月的三起雾霾事件,不可避免地让人担心“停课不停课”会从紧急变成正常。
“与中小学因大雨、大雪、冰雹等极端天气条件停课的原因不同,最近北京等地区因雾霾严重而停课,可以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未曾遇到的新情况。”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罗志民认为,最近的停课既符合国际惯例,也符合中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因为毕竟确保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是第一要务。
“对于中小学来说,首先要制定停课计划,让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能够从容应对。比如在每学期开学前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明确哪些课程适合休学期间结算,需要哪些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相应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如何反馈和评价。”罗志民表示:“目前,公众担心的是,是否每个学校都有相应的应急措施。是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在家学习的条件和能力?为此,需要建立成熟的应对机制。”
罗志民表示,在这方面,英国的做法值得借鉴。也就是父母在紧急情况下有法定的权利离职照顾孩子。如果灾难性天气前后学校停课,家长不能上班,企业往往会购买“停学险”,以弥补员工因休假在家延误造成的损失。
微课成为“海量开放在线课程”,线上线下教学优势互补
“另见雾霾红色预警,第二次‘停课,不停课’。这很可能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状态。”作为一名母亲,颜勇觉得孩子们会从多次“停课学习”中获益。
“‘停课停学’一定不能把学校的课程表抄到家里去。”北京五中校长张斌平告诉他,他经常想起非典期间休学一个多月的事情。那一年,38名学生考上了北大清华。他说,在家里停课的时候,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学校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由于北京发布了橙色预警,禁止中小学生户外活动,张斌平想知道这种灵活的安排是否会成为一种常态。教学方法会有怎样的改变?或许,某种程度上,雾霾停课让人们重新思考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
“你不能简单地理解‘停课不停学’是互联网上的同步课堂。”人大附中教师刘成章表示,按照传统时间表上课的做法浪费了Internet-overtime/きだよ.的最大优势家庭在线学习应该打破传统教育中课时和班级的限制,为学生选择科目、难点和进步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不仅是雾霾下的应急措施,也是日常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将传统课堂的实时互动与网络课堂的自由选择结合起来。从长远来看,学校要提前规划好适合在家学习的课程内容和类型,把微课变成“海量开放在线课程”,充分发挥整个备课组、整个教研组乃至全社会的教育力量,做好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这恰恰是传统教育迎接互联网的优势。
(光明日报严晓艳)
标题:[陇文化]雾霾停课引发线上线下教育新思考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