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谁杀了我的牛:牛年要"杀牛"
本篇文章901字,读完约2分钟
牛年伊始,美国作家卡米洛·克鲁兹写下“谁杀了我的牛?”已经成为我作为书虫的第一本书。事实上,这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书的开头是一个关于“杀牛”的寓言,看似漫无边际,读来却令人兴奋:一个睿智而有经验的老师,想教给弟子们幸福而成功的人生秘诀,于是带着弟子们来到一个孤独而贫穷的山村,住在村里最穷的八口之家,住房面积不足14平方米。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家庭拥有一头奶牛——这是唯一让他们摆脱极端贫困并赢得邻居尊重的财产。第二天早上,当一家人还在梦里的时候,老师和他的弟子们告别了。临走的时候,老师突然用随身携带的匕首捅了一下牛...
不要说故事里的弟子很惊讶,我相信每一个读者作为作者都会觉得不可思议——毫无疑问这个家族会被限制在“灭绝”和“家族毁灭”的范围内。毕竟牛是全家人唯一的生活来源和精神“依靠”。然而一年后,老师带徒弟“故地重游”时,一切都出乎意料。一家人没有被“摧残”,而是以旧换新,颓废变精神,过着全新的生活。此时此刻,作者明确表态: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牛”,我们带着偏见、逃避、恐惧和借口构建的沉重负担四处游走。不幸的是,所有这些自欺欺人的局限,都把我们和平庸的生活紧紧捆绑在一起!
原来,“牛”象征着一切借口、托辞、“合理”的解释、恐惧和错误的信仰等。故事虽然简单,但道理并不深刻。扪心自问:人生苦短,谁愿意年年碌碌无为?谁不想过自己充满希望的理想生活?但是,也有少数人不是把自己的“牛”养在漂亮的大衣里,然后安心开始新的一天?更可怕的是,我们实际上拥有的“奶牛”比我们愿意承认的还要多。我们常常安慰自己:“适可而止。”“在我这个年纪,能这样混就不错了。”“我很想写,但是我知道我不是这个料,所以就算了。”然而,作者声称“好”是“杰出”的敌人。成功始于放弃借口,摆脱平庸。
换句话说,“牛”不能算作我们的“财富”,也不是我们真正的依赖,而是一种无形的枷锁和束缚。虽然“牛”容易得到,有些“牛”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美德,更有“理想品质”,但它只能让我们把土地画得牢牢的,固步自封,甘于平庸。所以,趁着春天刚刚好,去做吧,勇敢地杀了你的“牛”!如果你还不知道怎么做,读读这本书。
标题:[陇文化]谁杀了我的牛:牛年要"杀牛"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