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周恩来最后的日子:身高173却只有几十斤
本篇文章1471字,读完约4分钟
这篇文章摘自《周恩来保健医生回忆录》。本书简介:作为周恩来的一名专职健康医生,作者与他共事了十多年,而这十年恰恰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通过回忆录的形式一点一点地展现了首相的风采...[系列内容]
1975年冬天,身患癌症的周恩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医院住了一年半。毕竟癌症是全世界都没有攻克的难题。虽然他得到了全国最好的医学专家的精心治疗,但他的病情仍然没有好转,并逐渐发展到晚期。这位伟人的心脏微弱地跳动着。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天空低沉,乌云密布,北风呼啸,雪花飞舞,地面冻裂。
深夜,大多数北京人都睡着了。外面吹着刺骨的西北风,病房里温暖而安静。
这时候病房里晚上只有几盏床头灯亮着,光线很弱。值班专家在心电监护仪旁边的屏幕上观察心脏跳动时无线电波的变化。几名护士守卫着周恩来的病床。他们测量脉搏和血压,仔细观察各种液体的输入速度和剂量,如葡萄糖盐水、血浆白蛋白、新鲜血液、各种抗生素等,用输液瓶注入患者的血管,以及许多纵横交错的管道在全身的输入和排出。
从12月27日深夜开始,周恩来突然晕倒,及时被医生抢救过来。虽然他的生命得到了暂时的维持,但这只是说明他的精神和体力已经耗尽。此时,身高173厘米的周恩来只有几磅重。他躺在病床上,盖着被子,虚弱的胸部起伏着。他几乎看不见几米外巨人的尸体。当你走近床边,你会发现他瘦瘦的,脸色苍白,满脸胡茬,他的眼睛会失去以前的神采。
他仰面躺在床上,盯着屋顶,轻声咝咝,或者长时间叹气,一言不发。即使他说话,声音也很低。但是,偶尔他对周围的人说一两句话,话还是很清楚的。这说明他大脑的思维功能还是完好的。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理解、分析、判断能力还是健全的。
我和周恩来一起工作了十年,更不用说他身体很好,忙着工作的时候没有时间和员工聊天。即使在1974年6月1日第一次手术后,他也顺利康复,继续在医院休养。他的精神和身体恢复正常。手术后的头几天,他无法下床,体力也没有恢复。他让我每天给他读资源、国际问题等内部“信息”。
我总觉得周恩来太紧张、太严肃,几乎没有时间放松和讲笑话。我们想出了一些“点子”,试图让总理“学会”如何调理。结果有人提出看电影听京剧磁带,有人说打扑克...看来他对这些不感兴趣,他唯一的兴趣就是“工作”!
但在那段时间里,包括他没有住院,还在西花厅输血的时候,他听了蔡姚希和岳美缇录的岳飞的词《满江红》和辛弃疾的词《永裕乐静口顾北亭怀古》,一次听了很多遍这两首歌。用岳飞的话说“怒在冠上,雨在下……”用辛弃疾的话说,“没有英雄,没有英雄,孙仲谋……”
我前面说了,我脑子里缺少文艺细胞。不要说我不懂古诗,我连很多古典小说都不看。当时周恩来听这两个字,我只觉得好听,但还是听不懂他们唱的全部内容,也不明白他们是什么意思。当我看到丞相住在西花厅的时候,有一本上海某出版社出版的《宋诗选》,枕上有一个绿色的封面。在那本书里,我找到了岳飞的《满江红》,后来又咨询了别人,才找到辛弃疾的诗。虽然都是过去的事了,回想起来,我们还是能看出周恩来当时的心态。
总理曾告诉我,他年轻时读过许多中国古典小说,但我认为他没有时间读“苏联头号修正主义者”赫鲁晓夫写的《赫鲁晓夫回忆录》。我想让他放松一下,提前做好准备,找到书,先翻看了一遍,熟悉了里面的基本内容后,我向总理建议我把书读给他听。他接受了我的提议。这本书从头读起,他读一些段落的时候,偶尔会讲一两句。本来觉得自己有个好的开始,以后还可以继续读下去。看完《赫鲁晓夫回忆录》,还可以看别的书。不幸的是,由于某种原因,我停止了学习。
标题:[陇文化]周恩来最后的日子:身高173却只有几十斤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