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老北京的风筝情缘
本篇文章1173字,读完约3分钟
在老北京的眼里,天上飞的风筝就像嘴里吃的糖葫芦和手里摇的空竹子一样出名,这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在休闲时间,当天气晴朗、风力合适时,老北京人总是喜欢在空院子里放一两个。他们中的一些人带着他们的孩子和整个家庭出去,当然他们把他们自己。放风筝实际上是拿着一根线,让风把风筝吹起来。一瞬间,整个螺纹只剩下螺纹轮。看着远方天空中的小黑点,整个心随着风筝一起飞起,变得更高。
前两天在潘家园跳蚤市场逛了逛,看到几个卖风筝的,跟他们聊了一会儿,了解了一些情况。要说我们北京的风筝,就不得不提“曹氏风筝之争”。争论的原因是这样的。相传,1943年,一本名为《废艺斋集》的书在北京短暂亮相,共八卷。第二卷《南鹞北考风筝录》,介绍了43种风筝制作方法,书上署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据说这本书是一个叫金田的日本商人买的。为了验证真伪,他找到了北平国立艺术学院日本雕塑老师石的鉴定书。石不仅鉴定了,还组织了几名师生在26天内抄写了一部分书。后来,根据著名学者游国恩的考证,《费翟逸记》手稿本确实是曹雪芹的最后一部作品。《南鹞北风筝考录》对自古以来风筝制作的技术和经验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梳理,每只风筝都配有彩图和骨架图,风筝制作的关键工序被编成公式,供人们记忆。
据说风筝是按照曹雪芹的设计图案绑出来的,“大的可以到几丈,小的不到一寸,但是可以在风中起飞”,不会“倾覆”。到目前为止,曹雪芹书中提到的扎、贴、画、打等技法,已经成为风筝的主要制作工艺,被风筝艺术家所采用。这就是后世广为流传的“曹氏风筝”。据当时参与临摹《废艺斋集》的老人孔祥泽说,金田在了解其价值后,很快就随其消失了。当时,人们的文物保护和收藏意识不强,这使得这份也被视为孤儿的著名手稿被一个日本人买走了。
游国恩考证《南鹞考风筝录》是真的吗?另一位专家说:曹雪芹在孔祥泽提供的《南鹞北鸢考记》中前言:“是除夕夜,雪中来”,但查阅当年的气压计,证明今年除夕夜北京地区没有雪,“是除夕夜,雪中来”显然不符合事实。
《曹氏风筝》真假众说纷纭,引经据典的理由很充分,但因为原著已经消失,无法考证。老百姓听了学者专家的论证,并没有影响他们对北京风筝的感情。反而因为“他们的孩子”能勾搭上世界文学史上有名的曹雪芹,更增添了自豪感,更爱他们。
北京风筝的代表是沙燕儿,又叫京燕儿、扎燕儿。老北京那句“北城黑蝶,南城大扎眼”就是它。曹植的风筝传人孔令敏说:“每一只燕子都有象征意义。又矮又胖的“小燕子”象征着孩子;宽的“胖燕子”象征着男人;高大的‘瘦燕子’象征着女人;‘碧眼’代表百年好夫妻。“好小的风筝形状,有这么多讲究!难怪连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都选择了它。此外,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风筝”,我们的“北京风筝”现在被选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愿我们北京的风筝随着京味文化和民族艺术飞得越来越高!(小雨)
标题:[陇文化]老北京的风筝情缘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