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心灵的焦灼》:挂在琴弦上的爱与同情
本篇文章626字,读完约2分钟
茨威格在他唯一的一部小说《灵魂的焦虑》(又名《爱与慈悲》)中的叙述似乎并不十分巧妙。引言——摘自小说中秃鹰博士的一段话:同情恰恰有两种。一种同情,懦弱,多愁善感,其实只是灵魂的焦虑…也就是把事情的全部说出来。
不出读者所料,下面的故事围绕这个主题慢慢展开:奥匈帝国骑兵少尉霍夫米勒意外遇到下肢瘫痪的少女艾地。他经常陪伴、关心、帮助她,这让艾地一天天喜欢上了她。当霍夫米勒发现埃迪被自己吸引时,他不知所措。经过内心的挣扎,霍夫米勒出于同情和怜悯,答应与埃迪订婚,但立即后悔了。当埃迪得知霍夫米勒违约时,他痛苦万分,跳楼自杀了。因此,霍夫米勒背负着沉重的负罪感,终生痛恨。
“爱与同情”这三个故事在小说中是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支撑着整部小说的框架。这三个主要人物之间紧张而微妙的关系使得这部小说充满张力,挂在茨威格的弦上。我们听到的不是霍夫米勒的内心独白,而是“爱与同情”三重奏。
这部小说写于1938年,距离作家和他的妻子在南美巴西服毒自杀只有四年时间。结合作家的生平和经历,或许我们听不出一点弦外之音。小说的三个故事单独呈现了茨威格的“战斗”。
茨威格一生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深切感受到了霍夫米勒同情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多数人选择了胆怯地追随战争,默默忍受着战争带来的巨大苦难。茨威格想告诉他们的是,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选择。只有在战争和苦难面前选择承受和战斗,才能真正远离灵魂的焦虑。
书评人俞晔
标题:[陇文化]《心灵的焦灼》:挂在琴弦上的爱与同情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