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百花】打麦场之舞
本篇文章1582字,读完约4分钟
空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小麦香味。看着田野里金色的滚滚麦浪,不禁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看徐迈》里的一句诗:一家人没那么忙着赏月,五月的人更忙。到了晚上,南风起,小麦就长满了黄色。描述了小麦成熟季节丰收的喜人景象。
在过去的这个时候,我父亲应该带我去镇上的集市买一些切割、研磨和囤积的工具,比如镰刀、木铲、铁叉、扫帚、垫子包等。,然后家家户户开始磨镰刀,平整麦田。
年长的人常说蚕老了一包烟,当黄澄澄的麦穗在中午的微风中摇头晃脑地互相祝贺时,它们不到三五天就会熟成黄色,这意味着它们将通过打开镰刀来收获。学校传统上利用繁忙的暑假。大人在田里割捆麦块,小孩用行李车拉到麦田里堆成垛。六月,孩子的脸,为了防止冰雹等恶劣天气突然发作,让一年的辛苦不至于白费,陇东人无疑会从上帝口中抢食,所以说绣女秋夏忙就起床了。
收割完毕后,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村里几户人家会联合起来约好当天磨。长老们在田中央立起一捆麦子,然后把麦块一圈一圈地铺在中央,暴露在太阳下一天。然后由各家男工把牛放在轮子上,用粪把树篱夹在腋下。碾压场地应均匀,不得遗漏空隙。场上只有车轮和枷摩擦发出的吱吱声,树上蝉拼命地嘶叫,赶牛的声音是吱吱扭扭的。太阳越毒越好,麦子越干净,就是人要受点罪,戴着草帽,还汗流浃背。这个时候最需要水。山里用辣椒泡的凉茶最解渴。刚从井里抽出来的冷水也不错。磨了一会儿,拿起一个搪瓷缸,把嘴凑在一起,一口气喝下去。再舀喝。
如果你想摆脱谷物,你必须翻更多的田。第一次磨完,以前坐在树荫下做针线活的女人们,不得不放下私活,拿起铁叉开始翻地,男劳力跑过来的谁先快速翻。虽然因为灰尘和热气而呼吸困难,但在一群男女的笑声中,人们没有感觉到压力。男人们把动物赶到田野里休息,每个人都在寻找阴凉处。慢的时候把麦秸翻的差不多晒黑了,然后起来,把牛赶上去继续磨。女人这时都要回家做午饭,辣椒里的人似乎吃包子吃不腻。
中午,太阳依旧猛烈,田野终于被挤过。是时候开始比赛了。磨坊里的男人们回家吃饭,所有吃过饭的男人、女人和孩子都聚集在地上,他们的头在飞,笑声在咆哮,这是一天中最忙的时候。人们用叉头搅麦秸摇一摇,让包裹在麦秸里的麦粒落下来,然后把麦秸一对对堆起来,然后推着铁叉胡乱跑,盯着麦秸堆,跑几步,把麦秸叉起来,推到要堆草垛的地方。推铁叉看似简单,其实很有学问,应该不高不低,不偏不倚;个子高就不会叉麦草。低了就叉土田。推不动几步就松堆了。堆麦垛也是一招。已故的吴冶是个大师,手里拿着铁叉或镰刀,四处撒麦秸,速度快,麦秸也听话,一层一层堆成一个方形的草堆,堆的顶部会折叠成人字形,雨天防水。这是家畜的饲料,一定不能浪费。
捡起麦秆后,现场只剩下一层厚厚的麦衣。人们用推耙把麦子堆在田里,看着小山一样的麦堆。长辈脸上露出一丝欣喜,苦了半年的脸一扫而光。留两三个男的在田里,留一两个女的在田里,别人可以回家休息。
养田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也需要技术含量。男人用木铲扬,女人用扫帚扫。它轻盈、敏捷、有节奏,就像跳双人舞一样。没有风的时候,我们就要借着东风,搭起窝棚,直到晚上刮起风来,有时候是十一点或者十二点,有时候甚至过了一个晚上,也没有风可以来。后来有了拖拉机驱动的风扇和电风扇,强大的风力节省了大量的野外时间。
夕阳西斜,余晖中的打谷场最惬意。随着炎热的消退和凉爽的微风,麦田现在是人们的游乐场。当时没有水泥路面,很少能顺利打到麦田。孩子们追逐嬉戏,藏猫猫,翻筋斗,架起一条腿斗鸡,十分热闹。赤脚踩在麦子上,痒痒的,四仰八叉的,引得笑声阵阵,麦田沉浸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
磨出来的新麦一次又一次晒干,一直到粮食回仓,甘肃忙碌的东夏才告一段落。家家户户都松了一口气。幸运的是,这并不是一年时间的浪费。
如今,陇东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有种植机和联合收割机。忙碌的夏天已经成为岁月的沉重记忆。
标题:[陇文化]【百花】打麦场之舞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百花】架豆碧绿鱼儿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