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我和我的祖国”征文】高考那条路
本篇文章1742字,读完约4分钟
我高考的时候考场都在县城。我的家乡离县城40多公里。我的高中母校在老家和县城之间的一个小镇上,当时没有班车。和我同时毕业的三个班100多名同学必须如期去县城参加考试。为此,老校长急得用手喊着嗓子,终于从县城联系到了车辆。
期末考试迫在眉睫。在校园等车的时候,我躲在最近的教室后面背政治,全身心投入。我没听到汽车响。当我发现那个人影在乱跑,冲到学校门口时,一辆解放牌卡车停在那里,车上挤满了学生。原来老校长联系的车是临时打来的,所以只来了一辆。即使一辆卡车被压扁,也会有四十多人站着。看到焦急的弟子大多还在车下,校长只好向县级机关求助。我担心求助不起作用。毕竟没车坐,耽误了高考,决定步行进城。平日村里偶尔有村民进城,大多步行;主要的困难不在于脚力,而在于饥渴。包里就拎着妈妈准备的白面饼和煮鸡蛋,挺自信的。
镇上通往县城的道路多与边防将军左新植三千里的驿道重合;再往前追溯,也是古丝绸之路;长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也是浩浩荡荡地经过;这些人被称为中尾。主干道依山傍水,遇到山坡就拐弯,每条小溪都拐弯,路面不铺砂石。我一个人走在头顶烈日下的传奇之路上,感觉挺坚强,挺有激情。经过几个大涧湾,我看到左夯筑的土桥经不起岁月的侵蚀,失去了路桥的功能,像标本一样横过山沟。我也遇到过几个骑自行车的同学,他们想给我一个礼遇,但是道路崎岖难行,我婉言谢绝了。
上午十点从镇上出发,下午四点到达县城,去大部队集合。其实整个高考期间,我走了40多公里,六七个小时,从考试到考试,再到填志愿,来回县城。有一次,我遇到了父亲,他刚从县城走亲戚回来,当天就要步行回老家。看到父亲带了一包行李,第二天我被迫留下来自己扛。结果那天晚上下雨了,第二天路上特别泥泞,特别是红土路段,我只好在车辙上跳,吃了不少苦头。其实就算不下雨,中尾离县城也有十几公里的距离,祖水的河床一次又一次的被压在周围,走路的时候鞋子总是会湿的。历史上有二十四条规则。一路上老乡们穿着高腰胶鞋载着人过河,每人收两三毛钱。被同学的爸爸背了一遍,说我没收到钱,我受不了。一路上,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卖水的老妇人。一大碗水10分钱,他们热得累了就喝一碗解渴。
幸运的是,我有幸在木桥上通过了高考。拿了录取通知书出国留学。县城还是唯一的办法。幸运的是,已经走过的Nakaoji已经铺好了沙子,也有班车,虽然只经过母校所在的小镇。所以好几年,我半夜起来,赶到镇上坐班车。幸运的是,我回国后很快就在家乡的学校当了老师。为了方便旅行,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中京,高考过了,被沥青硬化了,平坦宽阔。骑自行车去县城只需要两个多小时。
我的人生轨迹离高考太近,是一个弯路,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在农场长大的孩子珍惜高考挣来的工作。在老家辛苦教了几年,被调到县里当老师。就在那个时候,高考走的中道改修一条国道,穿过高中母校所在的小镇,用了好几年才完成全线。双向四车道312,打开每座山的道路,遇水架桥,比想象中更宽阔,更美丽。国道开通的那天,我骑着自行车回了老家,看着有白色标线的优黑大道。我真的很有想象力,充满了情感,所以我几乎不忍心让轮子滚动。这时候老家和高中母校之间还有一条土路,但是村里有一辆面包车。为了锻炼孩子,我过去常常骑自行车沿着国道回家,而不是开车。一路走来,谈高考的演变,谈过去几年的艰辛,期待孩子在不要忘记自己的主动心态中茁壮成长。
幸福远未结束。几年后,青(岛)-兰(州)高速公路穿过县城,几乎就挨着现在的312国道——中高速。我老家和312之间的很多农村土路,包括我高中去母校的那个镇上的土路,都是匆忙修建硬化的,像格子一样铺在山河之上。自行车已经失宠,私家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甘寂寞的我,与时俱进,领了驾照,买了车。由于上课经验的积累,我的工作又发生了变化,我被调到了教育教研部。我有很多闲暇时间,有足够的时间在假期回到家乡。我天生不喜欢车,所以开不上车速。往返县城的时间比别人多很多倍,但不能超过一个小时。
慢慢开,坐高速自然不方便,但是可以在宽阔的国道上悠闲的开。回忆高考,在这条路上来回走,看着不远处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车辆,可以在心里享受。
热线:0931-7550315编辑热线:0931-8151739电子邮件:mrgstx@163
标题:[陇文化]【“我和我的祖国”征文】高考那条路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