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以新的发展理念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本篇文章4641字,读完约12分钟
——要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文化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文化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文化繁荣发展是衡量民生改善和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文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氛围和深厚土壤。
——在“十三五”期间,文化建设要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寻求新的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正视问题,弥补不足,创新思路,转变方式,深入贯彻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并内化为文化建设的新理念,引领文化新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通过文化交流更好地增进人心、政治互信和经贸交流,是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促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战略选择。
-创新型公共文化服务,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政府不再直接承接;可以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并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救助、项目运作等方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提高服务效率。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境界。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用新的发展观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系统的重要政治任务。
一是正确认识当前文化建设的发展环境和突出问题,明确“十三五”期间文化发展方向
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中全会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对文化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文化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文化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文化繁荣发展是衡量民生改善和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文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深厚的土壤。
用新的发展观引领文化建设。发展观是行动的先导,对“十三五”期间的整体文化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总的来说,随着世界形势、国情和党情的发展变化,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利条件很多,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十二五”期间,文化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未来五年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文化领域仍存在突出问题和明显不足。比如艺术创作繁荣但不强,“数量上缺乏质量,高原上缺乏高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大众文化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亟待拓展;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较弱,文化消费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的渠道和载体不够丰富;文化影响力仍然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成比例。“十三五”期间,文化建设要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寻求新的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正视问题,弥补不足,创新思路,转变方式,深入贯彻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将其内化为文化建设的新理念,引领文化新发展。
在创新发展中激发文化创新的活力。文化创新是整个社会创新的思想文化条件,是文化改革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文化建设必须研究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步伐,加强文化理念、体制和发展方式的创新。要不断释放新的文化需求,创造新的文化供给,推动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拓展空文化发展和传播空间。让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始终贯穿于文化工作中,让创新成为文化领域的普遍做法,不断激发文化发展的动力,释放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
在协调发展中促进文化协调均衡发展。要加强协调发展,必须拓宽空协调发展的范围,增强薄弱地区的发展潜力。一方面,文化应该与其他领域和谐发展。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为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另一方面,文化本身也要协调发展,下大力气补短板,画好底线,努力解决城乡和地区在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引导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实现特色发展,构建区域文化发展新格局。
充分发挥文化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小康社会代表着更高的质量和更高的生活水平。弥补生态上的不足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必须克服的困难。改变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文化承担了新的使命和责任。促进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提高文化在经济中的质量,增加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更多地依靠创意、版权和品牌,有利于大大减少物质形态的消耗和排放,优化产业结构。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相比,文化本身应该改变发展模式,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提高开放发展中的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的联系,这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是一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通过文化交流更好地增进人心、政治互信和经贸交流,是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促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战略选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全面对外开放,发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拥抱各国文明的优秀成果,积极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是我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要坚持内外需求协调、进出口平衡、进与出并重,开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的新局面,不断扩大中国内部文化实力,增强对外国际影响力。
在共享发展中实现文化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上是人民群众的文化,是人民群众建设和共享的文化。需要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促进发展成果的共享,让所有人都感到收获更多。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公平和可及性显著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降低文化消费门槛,扩大文化消费规模,提高人民文化参与度和幸福感,真正使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第二,科学规划“十三五”期间文化建设的重点
五中全会对“十三五”期间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文化系统将认真贯彻全会精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协调、战略、操作,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融入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编制“十三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绘制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着力提高人的素质和文明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贯穿于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产品生产和传播、文化服务提供和各类文化活动发展活动,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人们在文化消费和体验中感受爱国主义、传递民族精神、把握时代精神,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价值导向、文化凝聚力和精神动力。
着眼于美术创作和生产,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中央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方向,谋划“十三五”时期的文艺创作,着力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以中华精神为灵魂,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以创新为动力,以优秀作品的创作和生产为中心环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文艺作品,凝聚共识和力量。坚持开发、管理、引导并重,大力发展网络文学艺术。
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基本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政府为主导,促进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调参与,构建多层次、多模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关键是要弥补不足,打好底线。将文化资源引导到城乡基层,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做好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和资源配置,转移重心,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大文化扶贫和文化效益力度。创新型公共文化服务可以由政府提供购买服务,政府不再直接承接;可以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并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救助、项目运作等方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提高服务效率。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有效对接,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升级版。
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构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加强文物保护,继续推进一系列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支持计划。实施中国古籍整理工程,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收集和传播,实施中国古籍保护规划。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广融入国民教育、民间传承、礼仪规范、文艺创作等方面,赋予新的理念和创新形式,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改革的主要方向,研究制定配套措施。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建立健全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会效益评价标准,促进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各项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培育和规范文化社会组织。
着力优化升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重点产业和强有力政策的推动下,推动文化产业优化结构布局,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质量和效率,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重点培育重点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演艺、展览、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数字娱乐、网络视听等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文化与科技双向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培养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习惯,增加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不断扩大文化消费规模。
着力优化市场环境,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诚信、守法、监管力度强的文化市场体系,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简政放权、管理结合、服务优化,完善以内容监管为重点、信用监管为核心、覆盖活动前后文化市场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建立公平的保障机制,打破地域分割和所有制壁垒,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要素的合理流动。发展积极的网络文化,严格控制不良文化产品的传播。
着力打造文化开放新格局,推动中国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加大对外文化工作创新力度,推进对外文化工作理念、理念、制度和机制创新,创新对外交流、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方式,推动对外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制定“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规划,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文学促进情感,沟通人心,促进形成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加快对外文化贸易优化升级,努力打造中国品牌和形象。深化中外思想文化交流,积极参与文化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坚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本文原发表于《求是》2015年第24期)
——西商日报,12月14日(李阳)据甘肃联政。com,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从2015年12月初起,省委三个检查组先后进驻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甘肃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和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专项检查。
标题:[陇文化]以新的发展理念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