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经济信息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甘肃省12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甘肃的最好窗口。

主页 > 新闻中心 > [陇文化]“一桶两壶”水

[陇文化]“一桶两壶”水

来源:甘肃经济信息网作者:濯昊更新时间:2020-11-02 22:36:02 阅读:

本篇文章1345字,读完约3分钟

□裕信

从会宁县出发,向东北方向行驶了100多英里,来到了纪明县的旱塬码头——刘家寨乡。

有一年夏天,我因为工作在六寨中学,想在睡觉前把开着的窗户关上。校长不再说关着窗户睡觉太热了。我说,热胜于蚊虫叮咬。我担心蚊子会从窗户进来。校长笑了,这个地方的天气太难找蚊子靠近了。信不信由你,开着窗户一直睡到天亮我都能睡得很香,但我真的没看到有蚊子骚扰我。没有开水蚊子就不能繁殖。六寨最缺的就是水。属于陇西黄土高原最北端,地形复杂,山脊沟壑纵横,海拔1834米、2352米。地表水几乎为零,年降雨量低于会宁平均340 mm左右,但年蒸发量是年降雨量的几倍。缺水已经成为最明显的自然现象。

[陇文化]“一桶两壶”水

是甘肃中部常见的干旱年,我又去了农村的六寨。六寨的田野里依然没有一丝绿色,街道荒芜,毫无生气。六寨中学的校园里,除了硬化的过道,操场和房子周围的地面都是光秃秃的,全是浮土,厚得满是寸。双脚踩,上裤腿跳。我看着操场旁树枝上明显过季的小叶子,感叹干旱的暴怒和残酷。

据学校的指导主任介绍,往年的春天,校园里的每一棵树都会或多或少的浇水,挖坑,浇深,掩埋;现在大旱。师生饮水困难,不能考虑树。指导主任还说,学校以前只有两个水窖,后来挖了一个大的,能存30多立方米的水。去年秋天,很少下雨,大地窖也没有满。学校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单位,用水量特别大。今年干旱是这样的。如果持续几天,连正常供应都得打折。

[陇文化]“一桶两壶”水

我问老师怎么正常供水。指导主任说,每人每天用一桶,两壶,中铁桶,三斤水壶。我沉默了很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成年人每天摄入的水应该超过两公斤。老师带着孩子结婚,除了吃喝,还要洗菜,洗锅碗瓢盆,洗手洗脸,洗衣服。一桶两锅一人一天怎么够?教导主任无奈地点点头,说老师很注重节约,带菜洗锅碗,洗脸,把脏衣服都带回家洗,六寨中学的教师之家就在附近,周末还有痘痘和背包,都是必须洗的衣服。指导主任说,抬头望着空深不可测的天空,他那张黝黑的脸不知所措。

[陇文化]“一桶两壶”水

学生呢?学生供水也有限?我问。

当然可以。教导主任说。每个住户每天两个水壶,中午一个,晚上一个,也是三斤的那种;走读生原则上喝家里的水。话音未落,上课铃响了,学生们冲出了每个教室。他们朝操场飞去,挤在地窖里,像鸟儿一样叽叽喳喳。教导主任说口渴的学生在打水。为了不影响学生,我们站着不动,远远地看着他们举着杯子仰着脖子喝酒,喝完把杯子交给别人,匆匆赶回教室。铃又响了,地窖旁边没有学生,我们走过去一看,地窖口盖着水泥预制板,预制板上留了一个圆孔,只有矿泉水瓶那么大,旧的杏仁露罐可以用绳子绑着打水。据指导主任说,没有办法想,既能让口渴的孩子尽可能经济地喝水,又能保证学生打水时没有危险。

[陇文化]“一桶两壶”水

看着地窖上散落的水点,不知道说什么好。

教导主任说,六寨中学有近千名学生,五六十名老师,吃饭喝水的人也不少。每年春天,几乎都会缺水。但前几年通过周边农房几乎可以解决甘肃省121工程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水窖工程,以至于大部分农房都有两个左右的水窖;但是现在天气这么干,农民也没存多少水,只好联系外面拉水。

这片缺水的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顽强的孩子。和教导主任握手告别,想起他说的一桶两盆水,想起刚刚目睹的水窖覆盖的小眼孔。我只能感受到这个男人的坚韧和坚韧,感受到他背后的校园。

标题:[陇文化]“一桶两壶”水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甘肃经济信息网介绍

甘肃经济信息网立足于甘肃本地用户群体,贴近生向甘肃地区推出大型信息门户网站,以打造高质量的甘肃人民网络生活和传播甘肃实用便民的信息为己任,力求提高最新最全的甘肃新闻、甘肃快三、甘肃11选5、甘肃旅游、甘肃旅游地图、甘肃旅游景点、甘肃旅游景点大全、甘肃自驾游、甘肃特产、甘肃苹果、甘肃小吃、甘肃高考、甘肃大学排名、甘肃教育、甘肃银行、甘肃招聘、甘肃人事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