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舌尖上的陈晓卿
本篇文章2380字,读完约6分钟
温泉
舌尖上的中国成了热门。这部七集的大型美食纪录片,是中国第一部用高清设备拍摄的,拥有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纪录片收视率。即使在晚上的黄金时间,它也把许多热衷于互联网的中国年轻人带回了电视。
总经理陈晓卿成了大热门。央视主持人白私下跟朋友开玩笑说,自从拍了《舌尖上的中国》,就变了个人。每一个场合,他都很紧张,生怕别人认出他,更怕没人认出他。来;每次大家聚在一起,他都很忐忑,生怕别人提起舌尖,更担心大家根本不会提起舌尖!陈晓卿听了,说:胡云,我看不出来
口水和眼泪齐飞
现在,如果你在网上散步,在街上走两步,人们可以到达舌尖、脚尖、鼻尖,甚至刀尖。
一个“舌尖上的中国”启发了很多中国人的生活。有评论说《舌尖上的中国》体现了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普世价值像厨房里的蒸汽一样灌输和温暖着观众。
陈晓卿对此的解释是,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成功,可能只是因为它柔软,没有沉重的教育负担,这是每个人都更容易接受的。他说,达到这样的传播效果,也离不开央视的前期推广。他甚至告诉媒体,不要过度赞扬这部电影。
然而,市场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舌尖上的中国》播出的那一周,平均收视率远高于后宫剧《后宫后妃》和家庭剧《夫妻》等地方电视剧;其在豆瓣网站上的评分高达9.6,而《阿凡达》为8.7,3d版《泰坦尼克号》为8.9。
总的来说,就收视率而言,业界有一种说法,一流的纪录片赶不上三流的电视剧。现在,舌尖上的中国触犯了这条法律。
不同于一般美食节的拍摄方式。显示了人们很少接触到的珍贵食材,制作人也不是御厨。它走进田野和村庄,拍摄我们如何获得每天可以吃的食物,也拍摄那些为我们寻找食物和制作食物的人的喜怒哀乐。它不仅让人流口水,也让观众流口水和流泪齐飞。
一时间,已经进节目的地方美食成了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没进节目的只好抱怨。有些地方开始舌尖上规划本地城市,大学生忙着舌尖上编母校。对于片中出现的土特产,网上搜索量爆炸式增长,一个小毛豆腐的搜索量增加了48倍。
事实证明,陈晓卿的想法是成功的。在拍摄《舌尖上的中国》时,陈晓卿一直强调,最贵的食材并不是最好的,爱美食、活美食的最高境界是人。他要表现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人与食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才是普通中国人生活的味道。
这个想法最早是十年前产生的。2002年,陈晓卿执导了七集电视剧《品味中国》,该剧利用摄影棚、短片和闪光灯展示中国饮食文化。这个节目在2003年春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然而,以人为本,就像“舌尖上的中国”,是陈晓卿更感兴趣的。
可惜没钱实现这个想法。陈晓卿告诉本杂志。直到去年央视纪录片频道成立后,“舌尖上的中国”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是频道成立后陈晓卿宣布的第一个话题。
从今年2月到《舌尖上的中国》播出的前一天,陈晓卿每天泡在机房里和导演一起剪辑电影,每天睡觉不超过4个小时。这是他一贯的工作态度。他带的学生萧同庆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起陈晓卿之前的工作,他说:当时,大师和我们在机房里呆了一整夜,为一张照片而高兴,为一篇评论而尖叫。那时,我的主人可以在一个晚上写几份规划
如此认真勤奋,陈晓卿成为央视最年轻的资深编辑,也是中国纪录片行业为数不多的获得多项国际奖项的导演之一。他之前的反映在北京工作的小保姆生活的纪录片《家离北京很远》,反映希望工程的《龙脊》,以及中国第一部自然商业纪录片《森林之歌》都很受欢迎;他导演的《证人形象》一直是央视的品牌栏目。
无论多少钱都不能兑换
1989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摄影专业的陈晓卿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当时,制作纪录片在电视台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陈晓卿回忆说:只要你是纪录片,大家都会想,哦,我们是家常菜,你是海参鲍鱼,总是这样。
但2000年以后,纪录片的整体情况有所下降,甚至播出时间调整到了晚上0点以后。陈晓卿的儿子陈乐当时甚至没有在电视上看到他父亲的节目。陈晓卿的同事和陈乐开玩笑说:“你父亲在电视上看大门。”陈乐坚信这一点,以至于幼儿园老师问陈晓卿:“你这么年轻,不看门口吗?”陈晓卿闻到了,他的心比咖啡还苦。他在博客里安慰自己:我们愿意一直孤独下去。纪录片本身就是孤独的。
在这样的孤独中,陈晓卿真的动摇了。他试图在一些公司和其他媒体兼职;2000年,有一次,他根本不想工作,觉得生活很无聊,就关掉手机,消失了十天。他说:我真的厌倦了这份工作。我不知道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直到2003年,他才意识到这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这次经历对陈晓卿来说是难忘的。他在一篇文章中回忆道:我曾经和一个试图自杀的病人谈过话。她告诉我自杀真的很痛苦。我回答说自杀很简单,痛苦在于对生活绝望的留恋。现在想想这两年是怎么过来的,确实有些恍惚。
现在,当有人再提起这件事时,陈晓卿会漫不经心,好像在说别人的事:其实,病没什么,只是睡不着,好了就好了,和以前一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工作给了陈晓卿很大的帮助。2003年非典来袭时,陈晓卿和他的同事拍摄了《地坛医院六十天》,为抗击非典留下了珍贵的影像。他说:工作真好。2005年8月18日,陈晓卿记得很清楚,医生告诉他可以停止服药。
陈晓卿回来了。他说:“如果你拍了很长时间的纪录片,你就不会做别的了。只有拍纪录片,你才会知道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当时,在陈晓卿办公室对面的墙上,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的真实人物在闪闪发光。
陈晓卿喜欢写博客,这成了他每天晚上睡觉前放松的方式。他说:在我的博客里,我其实是另一个人,记录着我想说的话和有趣的事。虽然这种做法很自恋,但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经常看以前写的字,看朋友的留言,有点害羞,但是我还是看了。
他说:这样,我才能真正触摸到我的生活,并从中获得力量。找到平凡生活中的乐趣,那种幸福,再多的钱也换不来。
(摘自《展望》新闻周刊,2012年8月20日)
标题:[陇文化]舌尖上的陈晓卿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理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