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藏寨亚哈的救赎
本篇文章3962字,读完约10分钟
杏花春雨美景多少有些毁于泥中,烟雨亚哈则是另一番景象。
从舟曲回来没几天,亚哈的名字就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这个古老的藏族村庄,群山环抱,青山绿水,会说话的马尼堆,在变化的岁月里讲述着同样的故事。
一切都经不起岁月的洗礼,但有一些情节,也有一些坚守信念的力量,会永存.......
挥之不去的亚哈情结
最近几天的面试活动让我身心俱疲,一些程式化的面试让我压抑了一段时间。同事们都在叹气找不到刺激,我踏上了去亚哈的大巴,肠胃感冒后的虚弱还在,内心的焦虑还没有消散。
今年的雨比往年来得早。前天的雨还没有消散,又意外下起了毛毛雨。
细雨中沿着拱坝顺流而下,经过两河口乡西南,村庄附近的田地都被移走了。引人注目的是陡峭的山,直到鬼门关,山上的绿色越来越强,生态越来越好。
亚哈是武平乡的一个村子。武平乡位于舟曲县西南部,拱坝河上游。是古羌族和藏族的聚居地。是舟曲县土地面积最大的乡镇。西南部是原始林区。自然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植被不断恢复,生态稳定。
这里,森林斜坡相间,包括高山草甸草原、灌木草原和国家海滩森林公园...有岩黄芪、黄芪、天麻、三七、党参、冬虫夏草等野生药材,也有大熊猫、梅花鹿等珍贵野生动物。除了沙滩森林公园,还有亚哈护林和亚哈寺。陪同赵昭的任青,来自武平乡阿哈,现在县城工作。他用非常专业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家乡,普通的语言无法掩饰他内心深处的骄傲。
同样在县城工作的高曾,童年是在亚哈奶奶家度过的,山上荡秋千、打蕨菜的游戏,永远留在他的记忆里。在高曾的故事里,我耳边有一个微弱的低语,说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奶奶念了六字真言.......
我的理想是让亚哈成为歌舞、摄影、文学、剧本创作的基地。受交通等诸多因素影响,舟曲山后地区条件艰苦落后,但走出山的人却有着和照看仁庆、高曾的人一样挥之不去的阿哈情结。
让更多的人了解亚哈,让这里的美景打动更多的人。保护和传承这里的民俗文化是他们的共同愿望。
烟雨和啊哈在一开始就展示了他们的美丽
在官方文本中,亚哈被表达为亚哈,但夏哈是用方言读的,众所周知,亚哈是藏语中的感叹词,意思与阿哈略有相同,意思是赞美,据说这来自格萨尔王对他战争以来美丽风景的钦佩。到现在很多地方都有他的遗体,所以我更愿意叫他亚哈。
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盘旋,不知不觉就到了亚哈村。烟雨中的村庄美丽而美丽,白墙黑瓦的村庄建在山上,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
雨后,空的空气温暖而慵懒,爬上绿色的山梁,祈祷旗正在不远处飘扬。这是仁美的圣山,也是人类的山。
在西藏,山更神圣,因为山是灵性的,与神格格不入。人们坚信山神是人们的守护神,会保护一方的和平。因为神性,人对自然是敬畏的。
阿哈布是一个山地国家,总面积3万公顷的海滩森林公园,属于岷山山脉,最高海拔4356米,地势险峻,进货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纯针叶林原生林和高山矮林在不同海拔依次分布,高山草甸、裸岩和常年雪山在林线以上。
雪山陡坡、天然湖泊瀑布等自然景观星罗棋布。春天万物复苏,山花盛开,春天生机勃勃。夏天,珍禽异兽生机勃勃。秋天,层层森林被染色,冬天,森林和雪原被银覆盖。
悬崖点缀的瀑布、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古典牌楼大门、梅花鹿花园和小木屋让人开怀大笑。
最打动我的是关于人类生命池的传说。据说在海拔3800米的地方,有一个由雪山融化的雪和水形成的湖。这个湖深不见底,被当地人誉为圣湖。
传说有一天,一个猎人去打猎,去湖边休息,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一阵风把他吹进了湖里。这时,他家的猎狗感觉到了什么,就咬了猎人年迈的母亲一口,来到湖边。到了湖边,老人很累,就在儿子死的地方休息,不知不觉老人就睡着了。
老人在睡梦中感到寒冷,一阵风吹来取暖用的柴火和一根拐杖。老妇人醒来后,拄着拐杖回家了。她半夜醒来,突然被耀眼的灯光惊醒。等她醒来,发现拐杖是金的,老人才知道,这是她儿子对她晚年的安排。从那以后,村民们得知老婆婆的故事后,就把这个湖当成了圣湖,每次天气干的时候就去湖边求雨。
虽然传说无法考证,但是到现在,周围村子的人都会到人才库来求雨。
俯瞰山坡上群山怀抱中的村庄,山与湖的映衬更加宁静和谐。
救赎灵魂的马尼石
在细雨中,道路泥泞,只能沿着草地行走,小草细嫩,花朵柔嫩,让人爱不释手。
还有苍劲的油松树,翻着成熟的绿,还有硬硬的苏铁树,点缀着细碎的树叶,有点软,就不信了,问:这是苏铁?
山上的风大得多。两个带有海螺图案的红色木门在风中吱吱尖叫。这是亚哈庙。
推门而入,一座小佛寺,一个水桶,露出岁月的痕迹,旁边矗立着白塔,塔尖的钟声在风中吟唱,在山谷中回响。
在白塔的边缘,有一堆石头,一堆装满经书的石头堆了一会儿,让人从地心感到敬畏。
在藏区,石头像山一样,是藏族特有的精神语言。他们坚信岩石中有灵魂。因为神的寄居,石头有着和山一样的灵性。
在藏区的道路和山口两侧,会有摩尼土堆,是用刻有经书的石头做成的。这个石墩是战神的城堡。羽毛、刀剑、兽骨都要插在上面,作为祭神之物显露出来。
见赵仁庆说,马尼堆是自然景观与人类和谐共处的象征,十万元是轮回。这个马尼堆上的石头来自世界各地,包括北京、天津和沿海城市、印度和尼泊尔,有些是家乡的朋友带来的,意思是凝聚山河精神。
摩尼石的雕刻大多是六字真言和经文。之所以希望刻石头,是因为家里有些人生病了,死了,或者什么都不吉利。你需要去寺庙找喇嘛占卜,挑选要雕刻的咒文或经文,购买石头,然后雇佣工匠。
亚哈这个摩尼堆里的石刻,包含了六字真言、祷文和一些经文。是四川阿坝两个喇嘛雕刻了半个月。这两个喇嘛在佛教和修行方面都很有成就。
见赵仁庆说,这座寺庙历史悠久,是10年前修复的。8月8日泥石流灾害后,加快了石雕等后续工作,堆起摩尼堆,表达对在灾害中遇难同胞的祝福。
当祈祷旗在风中飘扬时,你可以隐约听到凿子与石头碰撞的叮当声。回想起佛经里的话,六字真言是真善美的。它用法术的力量与宇宙万物沟通,与自己的内心沟通,有巨大的力量。
人总要学会寻找一些突破点,去看美,救赎自己的心。在心底打坐,嗯?Bamiyah......
直接触摸灵魂的祝福
远方的客人,我们欢迎你。希望你平安,不要伤到牙齿。到处都是荆棘会避开你...67岁的赵国然用沧桑的语气表演了阿哈特有的祝酒词。
赵国然1975年至1988年任牙哈村队长。亚哈由两个旅组成,一个是他所在的纯藏族村,近80户,一个汉族村,近20户。
赵国然听着祖先的敬酒,跳了很多舞,口头流传了一些民间故事。到现在,在祭山祷文、红白喜事、婚丧嫁娶的时候,都会唱祝福语。过年时的祝福语是老一辈人唱的。有了歌词,元旦就有了特别的味道。
随着岁月的流逝,老艺人一个个死去。只有包括赵国然在内的三位老艺术家能够在村里唱出他们的贺词,另外两位都已经70多岁了。
以前晚上没事干,会讲故事。下雨的时候不能出去种地,也有一些有意义的歌舞娱乐。赵国然说他能说唱三四十个故事,从世界的开始,物种的起源,到万物的态度。现在随着国外媒体的增多,年轻人不喜欢学唱问候语,对说唱也不感兴趣。老年人最担心的是一些传统技能的丧失。
尊贵的客人们,你们是首相、狮子王和孔雀...亚哈的吐司平实易懂,比起身边的食物,更让人觉得亲切。
自制青稞酒,银酒杯,老人简单的吐司,叶子里包着叫花的野菜馒头,干熏腊肉,一群心灵纯净的人诉说着自己的愿望和期待。
这些可爱的山人给你看一个简单的新,让人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他们应该给你什么最珍贵的东西,可爱的人。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慢慢流动的,有几次眼里都是泪。
突然,最近几天的疲惫,一些困扰我的不良情绪,烟消云散。
也许,就这样。
各种变化中的永恒
我当年种的树长大了,认不出来了。袁,1977年参加工作时来到武平教书,现年50岁,30年后来到青山梁。面对郁郁葱葱的树木,他不禁叹了口气。
当年天马亮的时候,从大川乡出发,沿着三角坪的山梁,到了武平。他下雨天爬山,脚陷在泥里拔了出来,但是胶鞋留在泥里的故事成了我们的笑话。
也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军事基地,是撤退疗养的好地方。这个地区的山麓仍然是古老的茶马古道。青山之上,有九寨沟、松潘、黑水。在这里度过童年的高让说,他爷爷曾经卖过黑水的烟叶。
走在山路上,叮叮当当的钟声不时在山谷中回荡,让人几次恍惚。仿佛可以看到成群的骡马和背筐的老乡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走。
有牛和扛柴火的村妇。看到任青说村民只会捡一些大树的枯枝或侧枝,不会危及树木。
赵国然说亚哈有四个姓:赵、李、张、刘。每个姓氏都有一个由村民选举的旗长。旗里有严格的制度,所有农民工都要请假。这种类似吐司的管理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生态方面,村里的人敬畏自然,砍树的时候还要求旗统一。盖房子需要多少木头,多一块都砍不到。曾经,也实现了限时日志记录。冬天,15天为一个时间段,村里30户被砍。轮流后封山,砍下的树都是枯树或侧枝,对森林不构成威胁。
看到仁青开始松鼠,柏树等。从2009年开始,关注家乡的生态。他种了7000多棵树,包括金合欢等。今年,他计划种植核桃树。但是因为买苗的时间出了问题,他只好安排在秋天。阚兆仁庆说,他会在家乡种核桃和香椿,这样不仅能提高村民的菜篮子,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以前生活质量差,但是精神生活那么多。现在经济发达了,传统文化不应该丢弃,而应该保护。在丰富的精神生活下体面地生活是必要的。看到赵仁庆说时代在变,有些保护人文的东西是不能变的。他要关注生态,深挖人文内涵,通过自己的努力挖掘出家乡的人文内涵,才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让村民活得更有底气。
简单的话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我看到有些理想随着岁月在风中飞扬,有些坚持,有些坚持,不需要评价,不需要认可,只要自己去做,就是最好的坚持。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救赎。......
标题:[陇文化]藏寨亚哈的救赎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蒙先和他的“草根”剧团
下一篇:[陇文化]山有多深,雾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