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文化·文摘】台湾人都想做农民
本篇文章1364字,读完约3分钟
在台湾,什么叫有钱?不是市中心的豪宅,不是劳斯莱斯,是乡间的高耸建筑,甚至是小块的田地。乡村是一个都市人经过多年奋斗后的向往,是千帆之后的回归,是一种对自然、对人性、甚至对精神和灵魂的感受的“时尚”。所以在台湾人心目中,农村绝不是一个否定的名词。
为什么定义相同、海峡两岸的“农村”一词,人们的理解却不同?
台湾这个没有自然资源,地震台风频发的小岛,在这个岛上挣扎求生,食物大概是重中之重。由于日本统治时代的“以台治台”战略,日本人在赢得台湾人民的心时选择了地方士绅。除了皇姓之外,这些士绅子弟也被允许学习,但类别必须仅限于农业和医学。其中,农业承担了提供日本自身所需农产品的前提,为台湾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之后,蒋经国先生的减租政策,甚至农民的土地所有权,使佃农成为自耕农,拥有农田,为自己耕种。这也让每个农民关注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最大的价值。如何在当地自然条件下有效地生产各种作物,台湾的耕作团队为台湾的农业技术升级增添了重要而必要的努力!
台湾的农业改良技术举世闻名。比如有一种热带水果叫“释迦牟尼”,我很爱吃,但是这种水果很娇嫩,因为熟了容易腐烂,不能磕碰,因为甜,容易滋生苍蝇和昆虫,所以离产地太远就享受不到。因为容易腐烂,除了在分娩期间,很少在短时间内吃到。
但是台湾农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硬菠萝(mainland China叫菠萝)和它杂交,生出了一个新品种菠萝Sakya,不仅种子更小,果肉也更多。最重要的是不易腐烂,不怕磕碰,大大增加了这种水果的适销范围。今年春天去海南的时候,也在当地的小摊上,到处都看到这种水果。
至于农村现代化,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流通,粮食作物已经不能满足台湾的需要。从很多农区购买的成本可能比自己种田的成本低很多。因此,不种植粮食作物的台湾农村开始发展经济作物,拓展农村价值和经济。所以彰化的花田很大。据悉,台湾种植的郁金香可以出口到郁金香之乡荷兰,与农村和农产品相关的各种文化创意活动应运而生。比如台湾花节,就是经济作物发展衍生出来的休闲活动。农村不仅依靠农产品赚钱,还因为旅游人口的吸引而增加收入。
此外,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农产品被用于其他方向。比如曾经在mainland China家喻户晓的美容节目《女人最大》里介绍的“菜瓜水”,就是把低价值的菜瓜做成乳液给女人保湿,天然、好用、便宜,等于提高了农作物本身的价值。
此外,政府帮助农村建设成为“假日旅游胜地”,因此产生了许多精致和特色的民宿。假期里,大多数台湾人带着孩子去乡下,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宁静和自然。他们也让孩子们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增长见识,亲近土地,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所以我觉得在这样的潮流中,台湾人对土地的爱更深,对土地和家乡的爱成为台湾社会的共同氛围,这与城乡的紧密联系和乡村特色的保存密切相关。
台湾人都想当农民,这是人类在过度物质科技之后的一种反映,也是人造动物回归简单的一种内心渴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连身边的朋友都羡慕在乡下有个住处,假期回去各种事情,晒太阳种地的乐趣。其实农村不一定代表贫穷落后。如果我们能在保持风格的同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把政策方向、创造力和独创性与城市结合起来,那么农村可能是最适合和最需要人们的地方。
(摘自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从台北到北京》)
标题:[陇文化]【文化·文摘】台湾人都想做农民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