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通讯:评书世家八十载“粽子情”
本篇文章746字,读完约2分钟
说起说书人马,山东济南的老街是尽人皆知的。马先生不仅因为他的佳作《济公传》奠定了他在中国民间艺术界“大师”的地位,而且在世时还被称为“活济公”。
瘦,但听起来像洪钟的“为大众而活”,不仅是他独特的“马牌”评书技巧,也是他把观众当成衣食父母的孝心。在中国农历的“三大节日”(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期间,他会带领弟子推街,给附近的人免费提供节日食物。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近80年。
5日上午,马何仪先生的孙子,也是他的后代马军带领一群人在以其祖父命名的“何仪书店”前献粽子。600斤的粽子很快就送来了。马军说,爷爷在世的时候,每年端午节全家都会给邻居包365个粽子,祝贺父母节日。
“何仪书店”位于济南贡山东河临街路。书店的正门漆成了木红色。当代著名喜剧演员姜昆的“何仪书店”门上有一块匾。两侧有曲艺界名人侯耀华和赵本山的牌匾。书店对面的小河是垂柳和流水,让人想起清代著名学者刘鹗笔下的济南老景。
端午讲粽子,马俊随口来了个“吊现”:“东多道士,西多道士,王府池二郎庙。3月3日之后,街上的粽子香气扑鼻,一顿饭就能满足你的渴望。他告诉我,每到端午节,他和“何仪书店”的艺人们都会在谈论民间艺术时即兴创作一个节日“现在挂”,给观众节日祝福。
受其前任马先生的影响,马军对“粽子”的解释也是独一无二的:“粽子”是用糯米包裹的“宗彝”,“子”是指孔子、孟子、墨子、孙子等大学生。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让人们以具有高超美德的“哲人”为榜样,不忘宗彝,提高个人修养
马军告诉我们,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端午节画门符、喝雄黄酒、戴香包、穿彩线的传统也逐渐淡化了。但是,他们仍然继承了马何仪先生给粽子的做法,目的是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的优秀品格,牢记粽子的一般含义,表达对吃米饭和喝米饭的父母的尊重。(结束)
标题:[陇文化]通讯:评书世家八十载“粽子情”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