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文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梁走笔
本篇文章4899字,读完约12分钟
南梁是中国鲜为人知的地方。但是,在中国革命史上,南凉是后人敬仰的圣地。
历史是这样评价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刘志丹、谢子长、xi中勋等建立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从未失去的唯一革命根据地。它的存在,为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提供了立足点,也为红军北上抗日提供了起点。
南凉,一片承载着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红色圣地,因其对革命战争的巨大贡献而载入史册。南凉,像一面狩猎的旗帜,划破了旧中国的西北,一种辉煌的革命精神——南凉精神应运而生。这种精神是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财富。对于华池县来说,既是资源,也是优势。
新时期,如何有效地将红色旅游资源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无污染、可持续的扶贫项目和富民项目,一直是华池县委和县政府积极探索的课题。
1.78亿延伸到华池县以东50公里的红色旅游链,“红南梁”映入眼帘。南梁乡街道摊平,新开的街道装上了新的路灯。沿街的绿苗随风起舞,人行道上铺着各种彩砖,让这个地方有点都市气息。站在新装修的南梁红色文化广场上,无数不可名状的黄、绿、紫、蓝色花朵竞相在起伏的山坡上绽放,生命力无限。
沿着新铺的水泥路,走进南梁革命纪念馆。在巍峨雄伟的革命英雄纪念碑下,有绿色的草坪、五彩缤纷的花草、设计精美的新展厅和生动的汉白玉雕塑...“现在真的不一样了!”远道而来的游客感叹道。
是什么让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发生变化,是什么让这片圣地逐渐“火”“红”?是生态美还是红魂?这一切都是由于2004年自上而下实施的“红色旅游”工程,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了红色旅游的概念。
今年,通过包括中宣部在内的13个部委的研究论证,我省只有8个红色景区被列入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目录和“全国红色旅游重点景区总体建设规划”。位于华池县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就在其中,她就是很多人记忆中的南凉。
至此,“红色旅游”在革命老区华池乃至全市都成了响亮的名字,给“小地方”的红色旅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很快,华池县委和县政府迅速做出反应,达成共识:打磨老区红色文化品牌,把南梁的红色资源变成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围绕“建设红色旅游大县”的综合文化旅游商务之路即将走出来,华池县红色旅游的发展已经走上了从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嬗变的道路。
红色旅游越来越红火,离不开自上而下的重视,离不开社会各方的积极支持,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离不开宣传、文化、规划、金融、旅游、建设、交通、民政、教育等部门的大力推动。2005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红色旅游建设,华池县积极争取项目,得到全国各省市的大力支持。那一年,许多红色旅游项目开始启动。
在开发建设期间,华池县在加快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探索和完善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使“红色旅游”寓教于乐,以旅游的方式向公众传递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基于此,华池县按照“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文化旅游”的整体发展思路,整合各类旅游资源,“链接”各类景区,延伸红色旅游链,以求事半功倍。在全面推进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双塔森林公园二期、龚凡寺景区建设、县城美化和红色旅游道路绿化。
各类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将红色资源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地方特色旅游资源有效结合,以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旅游、农业休闲旅游、地质风光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等多种旅游活动,与传统革命观光旅游形成优势互补的综合旅游产品,产生难得的“叠加”效应。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可以说,华池县建设红色旅游项目的时间、条件、环境、经验和政策已经具备,红色旅游资源得到了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开发。目前,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已达1.78亿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每个展厅的展览都在完善和完成。这些连锁推出的红色旅游项目,将从多角度、全方位进一步展示革命老区华池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魅力。
南梁革命纪念馆、原康大齐支部旧址、大型军民生产基地出现“新”文物300余件...随着华池县红色旅游项目的维护、改造和恢复,革命圣地南梁的红色旅游景区挤满了游客。
为了让历史永远记住“南凉”这个光荣的名字,全面展现红色革命政权的“史实”,华池县根据各景点建设的限时计划,成立了文史资料组,并选派专人组织完成了军民生产基地旧址展厅南凉革命纪念馆五个展览大纲的编制工作, 列宁小学展厅、前反七校区旧址展厅、翟子湾前苏维埃政府旧址展厅,系统整理、编撰全县红色历史文化。 经过市、省、中宣部逐级评估,并根据评估意见,邀请专家学者修改稿件,对不准确、不规范的概念和标题进行多次修改,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真正做到了尊重历史、还原史实。
陈展总体规划的完美设置为各个景点的展厅展示提供了一个脚本。一时间,挖掘整理革命历史上的“新”文物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县里筹集资金,县委宣传部组织专门人员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成群结队地跑来跑去,让每一件有价值的文物都尽可能地“装袋”,没有“丢珍珠”的遗憾。最后,经过近半年的努力,300多件革命性的“新”文物被充实到新展厅的展览中。一件文物一件遗物,加上西北黄土风情,感染、愉悦、吸引着人们。
只有丰富和挖掘“红色”的内容,升华和拓展“旅游”的载体,以“红色”引领“旅游”,以“旅游”推动“红色”,才能紧密结合,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和参与红色旅游,让更多的游客在红色旅游中了解历史、感受生活、领略文明。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华池县在做好景区“硬件”的同时,更加注重在“软件”上写文章,旨在追求红色旅游的“最高境界”。像受过专业训练的穿着绿色“军衣”的讲师,他们都采用“说唱结合”的方式,而不是板着脸说教,总是用故事和真情,不时穿插各种形式的表演,让珍贵的史料成为传播南凉精神的活课堂。
此外,总展览面积2300平方米的新展厅展出了700多件文物,全方位展示了南梁革命的光辉历史,其中许多是首次展出。展览突破传统,采用新的展览模式,既强调通过油画、雕塑、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对革命历史文物原作的展示效果,又充分考虑声、光、电等现代手段,生动再现当年的历史场景,力求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展现这段历史,让观众感受到南梁革命史诗般的历史画面。
初秋,无论你是去参观南梁革命纪念馆,还是深入风景如画的大凤河,参观军民生产基地的旧址,沿途不时会看到山清水秀、青砖红瓦、村庄整洁的山村新景。公路两旁是平坦的农田,农田里长满了绿色的玉米,像一大片绿色的地毯,蜿蜒在山河之间,在淡淡的雾气中显得更加翠绿。
时不时走进山区的每户人家都有一个明亮的院子,前后干净,厨房里没有柴火,村子里没有烟。村民们高兴地说:“我们住在瓷砖铺成的石箍窑里。我们用太阳能灶和沼气做饭,喝自来水,走柏油路。我们的日子和城里人一样。”
如今,去华池县旅游的人也不无感慨:“与几年前相比,这一带的农村变得美丽了,农民变得富裕了,曾经革命的‘贫困村’也变得美丽迷人了。”
人们不仅要问,这地处偏远的山区农村,还怎么会发展得这么快?县委书记马斌表示,红色旅游为革命老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新的引擎。它是一项无污染、可持续的扶贫工程,是一项富民工程,对促进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说,经过近几年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所有的乡镇甚至一些村庄都铺上了平整的柏油路,道路两旁种上了常青树。在村庄里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支持文化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落后的农村面貌。
诚然,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利益,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呈现出“一业兴旺,各业繁荣”的良好态势。
据统计,在林镇乡,80%的村民小组都有沥青路,交通条件跃居全县前列;南梁乡积极推广玉米种植新技术。今年全镇首次种植全膜双垄沟玉米超过2.8万亩,平均每户20亩。据估计,亩产量比露天高近200公斤...在红色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民生通过这群人物反映出来,人心也在不断升温。
今年,华池县开始在东部三乡率先实施“生态和谐家园”工程,要求凡是能浇水的农田都要浇水,适合退耕还林的土地要退耕还林,适合种草的土地要种草,加快生态农业建设进程,促进山区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这个项目的实施,会让在“黄土风”渗透下生长的“红南梁”在人们面前绿起来。
目前,红色旅游给华池带来的可喜现象是,除了风景优美的乡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县城也变得美丽而美丽。如果整天忙碌的人,晚上在街头巷尾闲逛,时不时能看到县城五彩斑斓的夜景。强光照亮了整条街,仿佛是不同方向的日光。此外,周围的路灯、地上的草坪灯、建筑物上的彩灯交织在一起,五颜六色,浑然一体。近年来,华池县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坚持围绕城镇组织旅游,按照“水环山、山环城、爬山赏绿、水景”的发展思路,努力将华池建设成为宜居和谐的生态红色旅游城市。
华池还通过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促进了红色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仅2008年一年,就有6家单位参与全县旅游开发,总投资120多万元,开发了“红南梁、绿华池”、紫砂壶、香囊灯、黑陶笔筒、烟灰缸等15大类22种新型旅游产品;重新出版发行《华池谣》、《南光光》、《刘巧儿》等宣传书籍,印制《华池县旅游交通图》;近日,市里将会同县里组织力量,撰写反映南梁红色革命斗争的历史专著,并计划拍摄反映南梁红色革命斗争历史的电视剧...这些再现的记忆,连同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将成为“让世界认识华池,让华池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南凉精神的延续...
因为南凉革命,南凉名垂青史;因为红色旅游,南凉精神发展迅速。
壮丽的山河,雄浑的英气。
时代赋予南梁巨大而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今天,红色旅游在南梁的发展方兴未艾。每一个景点都记录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每一段历史背后都延续着一种不平凡的精神。每个景点都可以让游客了解和体验南梁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南梁精神的精髓和魅力。
“红色旅游”,响亮的名字!
“红色旅游”,独特的感觉!想必在“红色旅游”中,游客游览和体验感知的内容是有形的,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如南梁革命旧居、旧址等文物;二、无形,即精神性的东西,如南凉精神。这些都可以营造一种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做到“中学游泳,中学学习”,达到“游泳教学,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这种体验只有在特定的地方和环境下才能获得。
因此,在国家、省、市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华池县珍惜这一发展红色旅游资源的难得历史机遇,顺势而为,迎难而上,打磨老区红色文化品牌,将南梁红色政治资本变为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成为名副其实的扶贫工程和富民工程。
然而,在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和财政贫困县,资金短缺一直是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最大障碍。起初,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计划投资比国家批准的少2亿多元。如何做,县创新筹资方式,采取“国家投入一点,财政配套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施工队垫一点,干部群众帮助一点”,完成投资1.7亿多元。
资金问题解决了,以南梁为中心的红色旅游景点都神奇地“长大”了。至此,在困境中起步的南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迅速形成了吸引人们关注的“南梁现象”。一时间,来访者、检查人员等各方从远方络绎不绝。红色旅游真的让南梁火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由于闪耀的南凉精神在这片热土上的延续...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红色旅游工程实施过程中,县委、县政府用南凉精神“对接”了作风转变,使一线指挥战斗、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作风赢得了勤劳朴实群众的大力支持。在土地占用、拆迁补偿等棘手问题上,群众很少与县里发生冲突,能够主动参与项目的开发建设,自愿投入工作,通过行动树立了老区人民的光辉形象。
这种情况很多...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红色精神依然激励着今天的人们。因为在南凉人心中,南凉革命是他们心中最神圣的丰碑。
世态炎凉,星辰变幻,火热的奋斗早已融进岁月的年轮。但是,在战争中不幸牺牲的烈士们的光辉形象,将永远像矗立在南梁土地上的丰碑一样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往直前!
标题:[陇文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梁走笔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甘肃经济信息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甘肃省本地信息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甘肃经济信息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陇文化]南梁歌谣
下一篇:[陇文化]别让爱伤了人